先看看下面的tcptrace图:
我的配置如下:
初始窗口:4 mss
拥塞控制算法:BBR
qdisc:fq
有原教旨般洁癖的看到那个silence gap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想填掉它?这一点和只要是常量就有人想改它相反(对于常量,原教旨主义者往往需要一种数学上的诠释和推导)…
对于这个gap,我的意思就是,为了bbr启动曲线的优美平滑无毛刺,初始的pacing rate不再乘以增益系数high_gain。
如果bbr的初始pacing rate没有以high_gain为增益,那么init cwnd这么多个数据包的发送就会被平滑到一个RTT中。理论上讲,bbr的启动trace曲线将会和f(x)=22f(x)=22无限精确地拟合。然而正是因为初始的pacing rate同样以high_gain为增益:
/* Initialize pacing rate to: high_gain * init_cwnd / RTT. */ bw = (u64)tp->snd_cwnd * BW_UNIT; do_div(bw, (tp->srtt_us >> 3) ? : USEC_PER_MSEC); sk->sk_pacing_rate = 0; /* force an update of sk_pacing_rate */ bbr_set_pacing_rate(sk, bw, bbr_high_gain);
这就导致了bbr的启动曲线成了下面的样子:
由于增益high_gain的存在,前面几个RTT便会呈现明显的毛刺。曲线变得并不是很优美。
Neal Cardwell对此问题的看法对我所说的并不认同。站在实用主义(而不是实证主义)的立场上看,算法本身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工程学上而不是数学上。所以说初始几个RTT的这些gap既然没有带来损失,又可以提高效率,为什么要弥补它们呢?
初始阶段,cwnd比较小,引发bufferbloat概率低;
初始pacing rate以high_gain为增益更有益于短链接以及request/response模式的连接(缩短约1个rtt的时间);
初始pacing rate以high_gain为增益更有益于代码的简洁和逻辑的统一;
CUBIC计算初始pacing rate也使用了2作为增益,bbr当然也需要某种类似的或者更大的增益来计算初始pacing rate;
至于曲线是不是优美,随它去吧!
多说无益,不多说。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