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 Wil Stewart 拍摄,来自 Unsplash网站
我最近看到一位创始人展示了他们的产品,他们非常兴奋,显然对自己的成果感到非常自豪。
而且他们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有充分的理由感到自豪。
说着说着,他们的眼睛越来越亮。但是……有点偏离正题。他们一边聊一边展示这一个接那一个的微功能,一个接一个的下拉菜单,一个接一个的切换开关。
他们乐开了花,向下深入了三层设置选项。
“你可以点击这里自定义每种提醒的通知设置,选择接收方式为应用内、电子邮件或短信,并且甚至可以设置静音时段。”
(我在改个说法,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我以前见过那样的眼神很多次。事实上,我自己也经常摆出那样的眼神,不止一次。
坚信自己在建造花园,却只是被杂草纠缠的迷茫眼神罢了。
产品单一化又导致一个牺牲者。
关于产品狭隘视野的问题:当你意识到自己陷入其中(如果真能意识到的话),你已经走了几个月的错误道路。你一直专注于添加一个又一个功能,以至于忘记了当初开始构建产品的初衷。你的路线图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功能愿望清单。你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正深陷于过度复杂性之中。而你的用户?他们已经开始寻找那些更简单有效的替代方案。
好消息是你可以摆脱困境。而且不,你不需要放弃一切重新开始。你只需要学会在修剪树木的同时再次看到整体。
你是不是把望远镜拿反了?产品短视症甚至会悄悄地出现在有经验的产品负责人身上,我对此深有体会。有一天你还在自信满满地引领产品;转眼间,你就透过越来越狭窄的视角看,把次要功能当成重要的任务。
让我给你描绘一幅画面。昨天,你的设计师问要用哪种蓝色来为新功能的次要按钮状态。你的工程主管想知道新的通知系统是否应该支持 Unicode 表情。市场营销部门迫切需要一个能宣布的东西,不管它是否有实际价值。而你的最大的客户威胁要离开,除非你在产品中每个表单上添加自定义字段。
听起来熟悉吗?欢迎进入那个隧道。
这种高度的专注状态其实是一个多头怪兽,每一头都和上一个一样危险,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会成为其中多个或所有的受害者。
特性与价值当你花太多时间琢磨你输出的功能,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通过解决实际用户问题所要达到的结果(成果)时,你就跑偏了。
虽然你可以对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过度专注,但你不该这么做,不过...
“完美是足够好的绊脚石。”
当完美成为你的困扰时,它通常会以相当一致的方式表现出来。
- 你的路线图更像某人随口说出的一堆随机想法的清单,而不是一个战略计划。
- 一听到客户提到问题,你就立刻跳到解决方案,而不是深入挖掘问题。
- 你与团队的讨论集中在“做什么”和“如何做”上,而忽视了确立“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基础。
- 你的sprint规划会议更多是在讨论团队为何未能完成上一sprint遗留的所有任务,而不是花时间讨论新的工作。
- 你的史诗故事(epics)往往耗时很长才能完成,因为团队总是陷入对细微的1%边缘情况的纠结(这些本应在更早阶段妥善处理,但你一心急着开始工作,没有提前仔细思考)。
特性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们是帮助用户达到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目标本身。
跟着我念。结果重于产出。成果要胜于形式。
每件事都很紧迫是的,我明白你的说法——这一切都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把所有事情都搞定。
我知道你以前听过这话,但是我要再强调一下:
“当每个事情都被认为是一样的重要时,实际上就什么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你得选一条路。
但是你还没呢,所以……
- 你的冲刺计划会议感觉像是在进行人质谈判
- 你所谓的“MVP”功能比Photoshop还要多
- 你从不拒绝客户的请求(详情)
- 你们的产品原则完全取决于上一个你交谈过的人的想法
- 你的路线图变化比龙卷风中的风向标更频繁
说实话,你的产品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否则对任何人都没用。
竞争引发的恐慌死亡螺旋另一种过度关注过于低层次交付成果的形式是当你似乎看不到竞争对手在做的事情之外的东西。总的来说,我个人不太喜欢过多关注竞争对手,因为这会是你永远成为跟随者而无法赶上的方式,而且你也忙于追赶而无暇创新。当然,你应该跟踪他们的动向——但不要过于关注这种跟踪。
“要做领导者,不要做跟风者。”
不然,你就会看到。
- 你的路线图看起来就像是你竞争对手6到24个月前的变更日志(而你的用户是不会欣赏这种延迟的)。
- 你不再问“用户需要什么?”,而是问“我们缺少哪些功能?”(这是一条迷失了客户真正所需结果的道路)。
- 销售团队从销售利益转向销售功能一致(“使用我们的产品吧,我们功能一样”这样的说法并不引人注目,也没有什么差异化)。
你想成为领导者还是追随者?更好的问题是——你觉得顾客会更喜欢哪一方?
指标短视当你错把错误甚至正确的指标当成优化目标时,你会发现数据表明你在赢,但你却感觉在输。(感谢Goodhart定律)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感觉是对的。
“一旦某个标准成为目标,它就不再是好标准了。”
这种情况很明显当……时
- 你的A/B测试花费了大量时间才能得出结果:要么是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要么是你不会按照测试结果做出决策,要么是测试结果确认了你本就想做的决定——别装作自己是数据驱动的——如果一个A/B测试无法帮助你做出决策,就别做了
- 你对新部署功能的成功指标集中在像“发布了多少功能”,“重新设计某项”或“修复了多少错误”这样的无价值指标上,而不是这些功能为用户带来了多少价值
- 你的OKRs集中在像“发布功能的数量”或“重新设计某物”或“修复20个错误”这样的无价值指标上
- 你的北极星指标(如收入)对公司表现很好,但任何无法直接贡献于它的潜在功能都被视为浪费时间(当然,你没有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这又如何体现呢?)
- 虽然你知道,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清楚这些工作是否真的有价值,但你还是庆祝了所有指标的上升
别让所谓的“胜利”数字让你迷失方向。如果你的用户一直离开你(或者从不出现),过分关注这些糟糕的指标也无法挽救你的产品。
走出隧道不必这样。你可能只需要一点小小的鼓励,就能让你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重新专注于重要的事。
让这成为一个提示。做以下四件事:
1. 第一步从“为什么”说起回想一下你刚开始构建的时候。啊,那时候多简单——你只想以简单的方法让某一类人生活得更好。你还没有被各种开关、颜色选择和通知设置所困扰。那时候真轻松。
回想你当初想要做的事情(或者说至少是以前告诉自己要尝试做的事情)。
- 写下一个句子描述你的产品目的(别作弊,不要用分号)
- 访问你们公司的网站并与市场团队交流——哪些文案如此吸引访客,以至于他们愿意提供宝贵的邮箱地址?
- 参加几次销售电话会议(或者回顾一些录音,或者阅读通话记录文档)看看销售人员是如何描述产品的价值的——是什么吸引了潜在客户签署合同?
- 向用户询问你们解决了他们的哪些问题(如果他们提到的是功能而不是结果,深入挖掘他们真正的痛点)——这是最重要的部分,直接从用户口中听到他们为什么使用你的产品——为什么(有时这会让你发现关于你产品价值的一大“恍然大悟”时刻)
不要急于从这一步继续前进,直到你真正明白你的产品存在的本质和原因。
2. 跟什么相比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你的产品存在。现在证明你正在为实现那个愿景做正确的事。(提示,如果你已经读到这里,你肯定没有做对事情。)
再看看你都做了什么,现在正在做什么,以及你接下来打算做什么,看看这些是否符合你最初的“目标”:
- 看看您最近三个月的发布内容——它们是否符合您的核心目标?
- 检查一下您现在的 sprint —有没有什么真正重要的东西?
- 过一遍您的 backlog,不用看所有的上千项,只要看前几十项就行了——这些工作是不是真的对用户有帮助?
- 把您的路线图给用户看看——他们能理解您的大计划为什么对他们重要吗?他们是否觉得这些计划对他们来说有意义呢?
如果你总是坐在那儿说“是啊但是”,还是先别急着走。当然,总是会有一些额外的工作需要做,这点我同意。但你的工作中有没有哪一项真正提供了用户期待的价值?
3. 改变.现阶段,你已经明确了目的,而你当前的做法与你应该采取的方法之间的差距所在。
现在,把它修一修:
- 选择一个优先级框架 — 我建议首先选择一个量化框架,例如 RICE、ICE 或加权评分。
- 对路线图和待办事项列表分别进行评分(因为它们的工作量差异较大,所以最好将这两份清单分开进行评分)。
- 检查您的优先级是否与上述评分相符。
- 根据新评分调整优先级。
- 更新您的内部衡量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直觉判断。
你现在有一个更好的前进方向——一个基于为用户提供价值的计划,而不是那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小细节。
4. 确认一下。我们还没结束。我们想确保这个不好的决定不会反过来让你吃亏。
- 查看你最近完成的路线图和变更日志(哪个更方便)
- 按照前一节的指示,进行同样的评分练习(如果你使用 RICE 或 ICE,你可能只需要尽可能地补全 “C” / “信心” 部分)
- 回顾你(可能出错的)过去优先级(如果你觉得需要哭一场,我在这里,如果你需要一个肩膀哭泣)
- 每季度再次审查,以确保自己保持诚实
这就是你的基准线。你现在有了一个衡量过去价值的起点,并且你可以通过这至少每季度对比一下你未来创造的价值。确保这个数字持续上升——如果它没再上升,就回头看看整个过程是否出了问题。
回顾一下…你的产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关键方式进入专注模式:
- 你过于专注于功能细节(即,“完美主义会妨碍事情足够好”)
- 你过于专注于交付所有功能(即,“当所有事情都成为优先事项时,实际上就没有真正的优先事项了”)
- 你过于专注于竞争对手的行动(即,“要做领导者,不要做跟随者”)
- 你过于专注于数字(即,“一旦一个指标变成目标,它就不再是好指标了”,引用自古德哈特)
别太沉迷于琐碎工作,偶尔从工作中抬起头来看看大局,确保你做的工作真的有份量。
- 为什么: 回顾一下你为什么做这件事。
- 做什么: 确保你正在做的事情确实符合你做这件事的目的。
- 改变: 不做不重要的事情,转而专注于创造价值的工作。
- 确认: 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确保你仍然在做有意义的工作;如果没有,就重新开始这一过程。
最棒的是,你心里早就清楚这些。你知道你应该去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你知道你的用户最近对你的新版本不太满意。你也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你应该做得更好一些。
而且你看,我理解。你很忙。你的团队也忙得很。每个人都在要求这要求那,说“不”感觉比在设置面板上多加一个开关还要难(顺便说一句,这个开关根本没人会发现)。
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你在隧道里度过的一天,就是你没有去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的一天。你竞争对手可能比你更快找到解决方法的一天。你的用户可能在寻找真正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而不是更多的按钮一天天闲置。
你知道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每次你上线一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功能时,你都能感受到这一点。每次你看到那些本不应该被优先处理的工作在冲刺回顾中展示时,你也能感受到。每次你在那个已经过于复杂的表单上再增加一个复选框时,你也能感受到。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工作吧,然后回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去。
隧道并不是绝路,它只是个走错了的弯路。现在你有了地图,可以找到出路了。
你的用户在那边等着你,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说起产品单一视角的问题……你是否对Jira的界面感到厌烦?我懂。因此我们正在构建Momentum——它在后端保持Jira的功能,但提供真正帮助你进行敏捷操作的用户体验。而且无需迁移。有兴趣了解吗?马上加入等候名单。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