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账号安全,请及时绑定邮箱和手机立即绑定

机器学习之:维度灾难(Curse of Dimensionality)

标签:
人工智能

一.引言

这里我们将要讨论所谓的“维数灾难”,同时结合过拟合现象来解释它在分类器学习中的重要性。举一个分类应用的简单例子,假设我们有一系列的图片,每张图片的内容可能是猫也可能是狗。

我们需要构造一个分类器能够对猫、狗自动的分类。首先,要寻找到一些能够描述猫和狗的特征,这样我们的分类算法就可以利用这些特征去识别物体。猫和狗的皮毛颜色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特征,考虑到红绿蓝构成图像的三基色,因此用图片三基色各自的平均值称得上方便直观。这样就有了一个简单的Fisher分类器:这里我们将要讨论所谓的“维数灾难”,同时结合过拟合现象来解释它在分类器学习中的重要性。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If  0.5*red + 0.3*green + 0.2*blue > 0.6 : return cat;  

  2.     else return dog;  

但是,使用颜色特征可能无法得到一个足够准确的分类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不妨加入一些诸如图像纹理(图像灰度值在其X、Y方向的导数dx、dy),我们就有5个特征(Red、Blue、Green、dx、dy)来设计我们的分类器了。

接下来,也许分类器准确率依然无法达到要求,我们可以加入更多的特征,比如颜色、纹理的统计信息等等,如此下去,我们也许可能会得到上百个特征。那是不是我们的分类器性能会随着特征数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呢?答案也许有些让人沮丧,事实上,当特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分类器的性能是在下降的。随着维度(特征数量)的增加,分类器的性能可以用下图来描述:



Figure 1 随着维度的增加,分类器性能逐步上升,到达某点之后,其性能便逐渐下降

接下来,我们简要介绍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进一步讨论如何避免维数灾难的发生:

维数灾难与过拟合:在上面这个分类的例子中,我们假设猫和狗图片的数量是有限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样本数量总是有限的),就假设有10张图片吧,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仅有的10张图片来训练我们的分类器。

首先从一个最为简单的线性分类器开始,这里我们仅仅使用单一特征(1维),比如红色,来进行训练


Figure 2    单一特征的分类器,在训练集上表现并不好


接下来,我们增加一个特征,比如绿色,这样特征维数扩展到了2维:



Figure 3  增加一个特征后,我们依然无法找到一条简单的直线将它们有效分类


为此,我们再增加一个特征,比如蓝色,扩展到3维特征空间后:



Figure 4  增加一个特征形成的3维特征空间及样本分布


在3维特征空间中,我们很容易找到一个分类平面,能够在训练集上有效的将猫和狗进行分类。从1维到3维,给我们的感觉是:维数越高,分类性能越优。然而,在Figure 1中,我们说维数过高将导致一定的问题:

具体来说,在一维特征空间下,我们假设一个维度的宽度为5个单位,这样样本密度为10/5=2;在2维特征空间下,10个样本所分布的空间大小5*5=25,这样样本密度为10/25=0.4;在3维特征空间下,10个样本分布的空间大小为5*5*5=125,样本密度就为10/125=0.08。

如果我们继续增加特征数量,随着维度的增加,样本将变得越来越稀疏,在这种情况下,也更容易找到一个超平面将目标分开。然而,如果我们将高维空间向低维空间投影,高维空间隐藏的问题将会显现出来:



Figure 6  过多的特征导致的过拟合现象:训练集上表现良好,但是对新数据缺乏泛化能力


高维空间训练形成的分类器,相当于在低维空间的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分类器,这种分类器过多的强调了训练集的准确率甚至于对一些错误/异常的数据。
也进行了学习,而正确的数据却无法覆盖整个特征空间。为此,这样得到的分类器在对新数据进行预测时将会出现错误。这种现象称之为过拟合,同时也是维灾难的直接体现。

下图展示了用2个特征代替三个特征进行分类器的学习:



Figure 7  尽管训练集上分类准确率不如3维下的高,但是具备更好的泛化能力



尽管如图7中所示,一个简单的线性分类器在训练数据上的表现不如非线性分类器,但由于线性分类器的学习过程中对噪声没有对非线性分类器敏感,因此对新数据具备更优的泛化能力。换句话说,通过使用更少的特征,避免了维数灾难的发生(也即避免了高维情况下的过拟合)。

在换个角度来解释维数灾难,图8展示了由于高维而带来的数据稀疏性问题:假设有一个特征,它的取值范围D在0到1之间均匀分布,并且对狗和猫来说其值都是唯一的,我们现在利用这个特征来设计分类器。如果我们的训练数据覆盖了取值范围的20%(e.g 0到0.2),那么所使用的训练数据就占总样本量的20%。

上升到二维情况下,覆盖二维特征空间20%的面积,则需要在每个维度上取得45%的取值范围。在三维情况下,要覆盖特征空间20%的体积,则需要在每个维度上取得58%的取值范围...在维度接近一定程度时,要取得同样的训练样本数量,则几乎要在每个维度上取得接近100%的取值范围,或者增加总样本数量,但样本数量也总是有限的。换句话说,如果一直增加特征维数,由于样本分布越来越稀疏,如果要避免过拟合的出现,就不得不持续增加样本数量。



Figure 8  取得相同数量样本需要的空间大小

译文出处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TA 点赞

若觉得本文不错,就分享一下吧!

评论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

正在加载中
  • 推荐
  • 评论
  • 收藏
  •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赞赏金额会直接到老师账户
支付方式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今天注册有机会得

100积分直接送

付费专栏免费学

大额优惠券免费领

立即参与 放弃机会
意见反馈 帮助中心 APP下载
官方微信

举报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