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海外工具站的杠杆
大家都听过:
商业杠杆来自资本、劳动力和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代码和媒体)。
-《纳瓦尔宝典》
海外工具站,是属于代码杠杆,属于边际成本几乎零。
所以找到 Niche 的海外付费工具站,然后拼命堆流量。
认知:商业思维转型
经常对自己说:“别成为 PPT 程序员,少巴拉各种高大上关键词。自己是普通人,要接地气接地气”。
慢慢商业思维转型,转成了比较“接地气”。比如在挖掘各种竞品海外工具站中,大致转型后的商业思考流程如下:
- 发现:这个工具站,竟然卖的不错,看上去很赚钱。可能是广告收入或者付费工具收入
- 反问:那我能不能复制?
- 解答:分析竞品产品壁垒。我能不能搞?能不能更好一点?技术实现成本大不大?
- 解答:分析竞品流量渠道。这个渠道我能不能搞?流量(比如谷歌 SEO)从哪个点切入?
最终收集到很多产品 IDEAs,记到个人文档中,比如 xxx calculator online。
最后,别轻易马上开动,可以定期找 IDEA 池,找出其中当前最佳的几个深度调研后再开动。
PS:如果是热点、异常值、风口等,也可以提前深度调研并开动。
流量:适合没资源普通人的 SEO 策略
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新启动的英文网站,要在谷歌 SEO 获取流量。有目前两种策略:
- 农村包围城市:长尾词理论,从 long-tail 词对应的 1000 个页面为第一阶段目标。然后新站养到中老站后,再进攻三四线城市(mid-tail short-tail 词)
- 大力出奇迹:海量词和海量内容页面。比如新瓶装旧酒方式,新站靠 AI 或二次原创内容
谷歌 SEO,目前我的认知:
SEO = Contents (80%) + Backlinks (20%) + Technical (0%)
- Contents:内容为王,谷歌第一性原理是给搜索用户提供价值
- Backlinks:高质量外链是必须的
- Technical SEO:SEO 要求技术目前是基本功
流量:“搞定”流量能力
任何商业项目,商业分析中主要涉及到 3 个词:流量、产品和卖。
这样可以把海外工具站定义为三种:
- 纯流量型工具站:纯广告变现
- 流量+付费型工具站:广告 + 付费变现
- 纯付费型工具站:纯付费变现(比如付费 chrome 插件)
为什么程序员必须补齐“搞定”流量能力呢?原因如下:
- “搞定”产品:针对程序员出身,去“搞定” Micro-SaaS 等小产品,复制基本没啥大问题
- 卖:卖才能产生交易,要么卖流量,要么通过流量卖产品。但流量是必须有的因素,所以必须“搞定”流量能力。
“搞定”流量能力,推荐程序员的是 SEO 能力。因为懂技术的去学习并实践 SEO,是有点基础的。另外,稳定的 SEO 流量,也是相对长期、复利、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
心态:坚持难而正确的事
就像新站做 SEO 那样,刚开始并达到有流量明显效果时,需要沙盘期就是 3-6 个月。如果到第 2 个月还没结果咋办?
- 要么放弃,或放着
- 要么坚持
那我是怎么办的呢?答案:我愿意等。因为
- 我不轻易决策做一个方向,慎重。
- 如果定这个坚持难而正确的事,那就看远一点
另外当你没有劳动力杠杆的时候,一定不要既要又要还有。方向上取舍,比如我定位自己,从现在开始十年内,专注海外工具站。
(PS:哈哈哈,成不成都要“退休躺平”了,所以 enjoy 这十年)
为什么坚持难而正确的事?比如做海外工具站,是因为:
- 做海外工具站,放平心态做 10 个能成 1 个已经很了不起了
- 做海外工具站,普通人一年找到并做出 10 个尝试算很优秀了,请拿十年磨这个一剑
- 做海外工具站,边学边做,填坑成为专家,一两年也就过去了
- 等等
最后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做好自己的角色,一直在路上。重点是在路上,更重点的是一直。
原文
内容涵盖 Java 后端技术、Spring Boot、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运维开发、系统监控等相关的研究与知识分享。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