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LAF 函数计算的一些思考
LAF 是基于 serverless 架构来做的,如果说 serverless 是一种架构模式的话,那么对LAF 来说,laf 就是 「一个」开发方式。
关于商业化
收费是一定要做的,但是收费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为了检验我们产品的商业价值,同时可以为这个产品能够长期发展提供动力。另外收费其实也是一种「责任」,用户因为信任而付费,我们应该为了这份信任而做出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免费版怎么做?
见过很多产品,不收费把自己慢慢拖死,一收费就把自己搞死。
参考国外的很多产品,比如 figma 、 github、vercel 等,我们还是需要免费模式的,免费模式提供的是最基础的用户使用,让用户可以尽早体验你的产品。
免费模式不能一上来就给很大的优惠力度,而是要循序渐进,按自己的能力去给到用户。为什么?因为如果刚开始就把免费福利提的很高,会有两个问题:
后续收费策略很难做,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你免费都已经无限制使用了,那我为什么还要付费呢?
如果你想先免费,然后再对原先免费的功能进行收费,或者变相收费,比如对免费版本进行阉割,都会引起用户极大的反感和不信任感,因为这会让用户觉得自己就是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产品都喜欢这么做,先用免费把你「圈」进来,然后等你用久了之后,产生依赖了,再给你慢慢的收割,似乎是把 toC 的运营策略用到了 toB 上,更可耻的是,有些产品收费了,依然还要挂广告。
我觉得 laf 不应该这样,这不是 laf 产品的价值观。
所以回到免费策略,我更希望的是,首先我们尽可能提供了一个可用的让用户可以测试使用的「免费版本」,比如对应用数、存储等做一些限制,但是能够保证用户比如日活在1000左右的完全够用。
等 laf 团队有钱了,比如拿到了融资,或者商业化做的很给力,再慢慢提升免费版本的福利,比如可以支持日活 10000 等。这种模式比较像 github 的路径,以前 github 的免费用户只能创建公开仓库,只有企业版客户才能创建私有仓库,但是后来融资后,这个权限也慢慢放开给免费客户,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渐进策略。
收费模式怎么做?
说完了免费模式,再来说说收费模式怎么定的问题,现在的收费一般有两种
按月收费,企业版按人头收费,按年的话,可以打个折这样
按用量收费
第一种模式的好处是收费简单(我只需要对用户做控制就行),且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长尾理论),且随着用户量的提升,营收也会一直上去,我只要围绕用户增长去做就行。
但是这真的是一种好模式吗?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是比较排斥这样的做法的。因为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一些沉睡账户依然在给你付钱,(想想你多久没去清理按月订阅的服务了),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在使用你的服务,或者很低频的在使用你的服务,你却依然在收费,我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我不想出现说,我 laf 用户的业务还没做起来呢,就先被「咔咔咔」的付一堆费用。
所以我会更倾向于第二种模式,即 「按量付费」,我们的服务应该是跟水电煤一样,比如「用电」,我打开开关,开始计费,关掉开关,就停止计费。同时「电」也会分为「民用电」和「公业用电」,然后每个地方的「电」可能收费不一样。
这种模式也更贴近 serverless 云服务的理念。
同时这种模式,也更契合 laf 与用户共成长的「价值观」。
在你的应用还很早期的时候,你可以用「免费版本」来做 poc,等开始有用户量了,切到「基础版」,如果发展很好,再往上就切到「企业版」,「基础版」和「企业版」都是「按量付费」,不会在应用低谷的时候多收钱,甚至可以做到很好的升配和降配。「基础版」和「企业版」的唯一差别是在「并发量」等一些指标上,因为背后用的机器不一样。
laf 的优势是什么?
相对于一些公有云平台服务来说,肯定是不受平台绑定。
同时 laf 是开源的,所有代码公开可见,不会偷偷摸摸做事情。
但是如果有同样一个产品,举个例子,比如字节的轻服务的团队出去做了一个同样的产品,然后也开源了,那我们跟他们比起来,优势是什么?
我觉得好的产品都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即:即使你把我的功能都抄去了,甚至短期内做的比我还好,我也不会担心,因为你学不到我的内核,竞争不能顺着对手去思考,而是应该立足于产品自身,想想怎么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想想 figma 为什么成功,sketch 为什么失败?
关于 laf 的用户画像
想了几个场景。
基于 laf 开发一些自动化工具的接口
比如每天早上 8:00 自动发送今日天气、穿褡建议给微信。
比如有些 app 需要做签到任务等。
这个场景的衍生场景是:我可以把这些 api 进行对外开放,比如我做了一个 text to Image 的服务,我可以将这个服务封装为 api 接口进行对外,从而进行收费等。
基于 laf 开发 to C 的网站、小程序等
这个应该是 laf 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场景了,用户画像是:个人开发者或者小团队。他们会自己开发应用然后运营,也可能是给他自己的客户开发了应用,然后交付给客户。
如何提升这些开发者的体验,以及提供所需要的产品能力是当前的重点。
基于 laf 开发 SaaS 服务
使用 laf 构建了比如 CMS 这样的系统
关于公有云
我觉得公有云应该分两个版本,「国内版」以及「海外版」,毕竟两地政策不一样,比如让海外版做「实名认证」或者「人脸识别」就是很奇怪的事情,海外版应该限制更小一些,但是从技术或者产品架构上怎么去做,需要思考。
对于公有云来说,「安全」和「稳定性」是底线,对于私有云来说,怎么让 laf 依赖更少需要去思考
对于一些基础使用用户来说,我希望他不要自己去建 laf 的私有云,直接用公有云就好,因为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好,但同时对 laf 公有云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我得有很方便的导入导出功能,这样即使经历黑天鹅事件,我也可以让我的客户快速部署到自己的私有云上。
关于插件
需要插件吗?目前看来似乎是需要的,举个场景,用户需要「发送短信」的能力,现在的做法是需要自己去购买短信服务,然后通过 api 进行对接,如果 laf 提供了的话,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比如 sdk.sms.send() 这样的方式来调用。
另外像 七牛云、mysql 这样的能力如何集成进来。甚至于上面提到的 AI 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是每个 app 都需要的,但是这些能力一般也不会免费使用,所以说这些是不是都可以抽象到「插件市场」来扩展 laf 的生态。
sealos 以kubernetes为内核的云操作系统发行版,让云原生简单普及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