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账号安全,请及时绑定邮箱和手机立即绑定

程序员转行还是原地卧倒,决定有那么难吗?

标签:
职场生活

本文首发自「慕课网」,想了解更多IT干货内容,程序员圈内热闻,欢迎关注!

作者| 慕课网精英讲师 申悦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新入行的产品经理来问我:

听说产品经理工资高、有主导权,为什么入职后我每天都在干杂事,一点进步都没有?

好不容易做好的方案,大家并不认可,上线后数据平平,应该怎么办?

想跳槽,却发现市场上产品经理的岗位划分五花八门,不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

面对老板的压力、客户的无理需求、同事的不配合,不知道如何改变?

以上这些问题,确实也代表了当下绝大多数产品经理面临的困境。毕竟随着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流量增速在逐渐放缓,红利消失,获客成本提高,直接促使企业放弃之前的“烧钱”模式,转而追求精细化运作,更注重营收、增长和降本增效。

因此,以往那种单纯强调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已不再适用于当下企业的用人需求,相对的,垂直细分领域的经验、带业务拿结果的能力,以及能依托数据分析完成增长和商业变现的产品经理越来越受市场欢迎,这对每一名产品经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有些人可能会问,面对这种情况,什么背景的人做产品会更有优势呢?

我觉得这个趋势对程序员转型产品经理会是个利好。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对技术实现的理解深度,能提升对产品成功率的判断;

第二,增长和商业化能力的底层认知是数据思维,而技术同学对数据从采集到处理到可视化的全流程会更熟悉,常年编程练就的逻辑思考力也能帮助自己快速基于数据做出正确决策;

第三,为企业降本增效这件事,对系统化、智能化和流程化要求极高,通常是要多套系统打通,这对擅长架构能力的程序员而言并不困难。

但尽管如此,技术人员做产品,仍旧有很多绕不去的“坑”:

其一,沟通问题。过度插手技术方案,会导致团队产生抵触心理;

其二,视角问题。过度关注实施可行性,容易忽略用户/客户的需求所在;

其三,心态问题。习惯依赖确定性较高的环境,在走出去、寻找新机会、承担更多责任上容易有较大压力

那么,如果你希望借助技术优势,华丽转型产品经理,又担心作为刚入行的新人,处处碰壁,做不出成绩,申老师在这里为你支几招。

纵观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总结下来,主要分三种类型:重复型工作、探索型工作和沟通型工作,那我们要做的,就是从重复型工作中抽离,在探索型工作中成长,以及在沟通型工作中快速达成共识。下面展开讲下。

从重复型工作中抽离

重复型工作,指看数据、画原型、回答用户反馈这种每天都会做,占据较多时间,但难有突破性成果的工作。

这种工作做时间长了,容易陷入职业倦怠,觉得工作繁琐且疲于奔命没有成长,我的解决方案是“三个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模块化。

  • 规范化。指将工作中那些有共性、不常变化的部分抽象出来,形成标准文档,也叫SOP(标准作业程序)。典型例子如《产品原型设计规范》、《数据埋点规范》、《用户反馈处理流程》、《项目管理流程》、《产品上架流程规范》等等。这样一来,规范化文档能降低新人上手工作的复杂度,也方便你把手头的工作交接给其他人。

  • 自动化。即利用技术手段,把重复的手动工作交给程序,减少人力成本。比如使用反馈系统对接用户需求、借助报表系统分析产品数据、利用协作工具提升原型评审效率等等。

  • 模块化。主要针对“画原型”这件事,把产品页面常用到的页面元素独立成组件,这样再次绘制原型时直接拖拽即可完成,方便快捷。

在探索型工作中成长

所谓探索型工作,指要发挥产品经理创造性、调研能力和用户需求理解能力的工作,这类工作能真正帮助产品经理成长,但也是最难找到方向的,毕竟探索型工作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很多时间都要花在“试错”上,如果没有一套清晰的方法论,很容易产生迷茫。

对探索型工作,我的建议是:落地+输出+方法论总结三板斧。

  • 落地,就是借助A/B测试等工具,上线实验自己的每个方案,收集数据以验证效果,再复盘优化迭代下个方案,以积累经验,降低试错成本;

  • 输出,将落地的每一步,都形成文档,记录实验过程、执行总结和复盘思考,这些文档就是自己成长的记录;

  • 方法论总结,当积累的大量实验数据和分析文档后,就可以形成自己的产品方法论了,借助方法论,能让下次的产品方案更成功,比如我在产品工作中常用的方法论有:新用户引导策略、路径优化策略、收入增长策略、分享传播策略、用户分层策略等等

在沟通型工作中快速达成共识

沟通也是产品经理的一大难题。尤其技术转型,不再是以往单纯和产品、测试打交道,而是上要领会高层战略,下要协调团队落地,横向还要去对接客户/用户需求,争取跨部门资源支持,想想都头大。对此,我的建议是,把沟通这件事,也当成做产品,基于场景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双方目标一致,自然就可以快速达成共识。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设想如下两个场景:你找别人,和别人找你

当我们有事找别人沟通。无论是找主管协助,还是找技术确认可行性,还是咨询运营策略打法,都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并且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说你想找人帮你做个分析,就要说明:为什么做本次分析?为什么现在要做?分析之后后续动作是什么?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哪些问题自己可以解决?具体要对方解决什么?对方可能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案等等。只有做到目标清晰,准备充分,我们主动找别人沟通后才能更容易达到目标,而且更易获得助力。

而当别人找到自己沟通。则要更关注对方的意图是什么?他所提出的问题如何定义,挖掘其提问背后的原因,再明确对方想要实现什么结果,这样才好去给出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本质上这和需求挖掘的思路是一样的。

总的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产品经理想要获得持续成长,第一要打好基本功,也就是把日常重复的工作做到位,形成可复用标准,这方面要掌握基本的原型绘制能力、文档撰写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第二则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培养调研能力、用户增长能力和逻辑抽象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三则是强化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协调能力。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欢迎关注「慕课网」,发现更多IT圈优质内容,分享干货知识,帮助你成为更好的程序员!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TA 点赞

若觉得本文不错,就分享一下吧!

评论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

正在加载中
全栈工程师
手记
粉丝
30
获赞与收藏
119

关注作者,订阅最新文章

阅读免费教程

  • 推荐
  • 评论
  • 收藏
  •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赞赏金额会直接到老师账户
支付方式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今天注册有机会得

100积分直接送

付费专栏免费学

大额优惠券免费领

立即参与 放弃机会
意见反馈 帮助中心 APP下载
官方微信

举报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