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内元素/块级元素 非替换元素/替换元素
1.行内元素
左右两边都可以有元素,和其他元素在一行上;不可以设置宽高,其宽度就是内容的宽度。对margin仅设置左右方向有效,上下无效;padding设置上下左右都有效,但是padding上下对其他元素无影响。
常见的行内元素:<span></span>; <a></a>; <img></img>等等。
2. 块级元素
默认独自占据一行,左右两边都没有元素;可以设置宽高,在不设置宽度的情况下,默认为父元素的宽度一致。
常见的块级元素:<h1></h1>; <p></p>; <div></div>等等。
3. 替换元素
替换元素是浏览器根据元素的标签和属性,来决定元素的具体显示内容。例如: img标签,只写这一个标签,不添加属性,页面上是显示不出来你要的图片的,但是我们往img标签里面添加src,这时候页面上就能显示出你要的图片,src不同,页面上显示出来的内容也就不同。同样为替换元素的还有<input>标签,<textarea>标签等。
4.非替换元素
将内容直接告诉浏览器,将其显示出来。比如我们常用的<p>标签,浏览器直接会将<p>标签里面的东西显示出来。
块级元素与行内替换元素是可以设置宽高的,行内非替换元素无法设置宽高,但是行内元素和块级元素一样,都拥有盒子模型,行内元素在垂直方向的padding与margin是无效的。
二、img的title和alt属性
alt用于图片无法加载时显示,title为该属性提供信息,通常当鼠标滑动到元素上时显示。
<img src = “#” alt = “alt信息”/>
当图片不输出信息的时候,会显示alt信息,鼠标放上去没有信息,当图片正常读取,不会出现alt信息。
<img src = “#” alt = “alt信息” title = “title信息”/>
当图片不输出信息的时候,会显示alt信息,鼠标放上去会出现title信息;
当图片正常输出的时候,不会出现alt信息,鼠标放上去会出现title信息;
除了纯装饰图片外都必须设置有意义的值,搜索引擎会分析。
三、Meta标签
Meta标签由name和content属性定义,用来描述网页文档的属性,比如网页的作者,网页描述,关键词等,除了HTTP标准固定了一些name作为大家使用的共识,开发者还可以自定义name。
常见的meta标签:
1. charset,用来描述HTML文档的编码类型。<meta charset = “UTF-8”>
2. keywords,页面关键词。<meta name = “keywords” content = “关键词”/>
3. description,页面描述。<meta name = “description” content = “页面描述内容”/>
4. refresh,页面重定向和刷新。<meta http-equiv= “refresh” content = “0;url=”/>
5. viewport,适配移动端,可以控制视口的大小和比例。<meta name= “viewport” content =“width = device-width,initial-scale = 1,maximun-scale = 1”/>。其中,content参数有以下几种:①width viewport:宽度(数值/device-width)②height viewport:高度(数值/device-height)③initial-scale:初始缩放比例 ④maximum-scale:最大缩放比例④minimum-scale:最小缩放比例⑤user-scalable:是否允许用户缩放(yes/no)
6. 搜索引擎搜索方式。<meta name = “robots” content = “index,follow”/>。其中,content参数有以下几种:①all:文件将被检索,且页面上的链接可以被查询②none:文件将不被检索,且页面上的链接不可以被查询③index:文件将被检索④follow:页面上的链接可以被查询⑤noindex:文件将不被检索⑥nofollow:页面上的链接不可以被查询。
四、DOCTYPE标签(标准模式、兼容模式)
DOCTYPE是HTML5中一种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文档类型声明,它的目的是告诉浏览器(解析器)应该以什么样(html或xhtml)的文档类型定义来解析文档,不同的渲染模式会影响浏览器对css代码甚至JavaScript脚本的解析。它必须声明在HTML文档的第一行。
标准模式:默认模式,浏览器使用W3C的标准解析渲染页面。在标准模式中,浏览器以其支持的最高标准呈现页面。
兼容模式:浏览器使用自己的兼容模式解析渲染页面。在兼容模式中,页面以一种比较宽松的向后兼容的方式显示。
五、JS延迟加载的六种方式(其中包括script标签的defer和async)
延迟加载就是等页面加载完成后再加载JavaScript文件。Js延迟加载有助于提高页面加载速度。
1. defer属性:给js脚本添加defer属性,这个属性会让脚本的加载与文档的解析同步解析,然后在文档解析完后再执行这个脚本文件,这样的话就能使页面的渲染不被阻塞。多个设置了defer属性的脚本按规范来说最后是顺序执行的,但是在一些浏览器中可能不是这样。
2. Async属性:给js脚本添加async属性,这个属性会使脚本异步加载,不会阻塞页面的解析过程,但是当脚本加载完成后立即执行js脚本,这个时候如果文档没有解析完成的话同样会阻塞。多个async属性的脚本的执行顺序是不可预测的,一般不会按照代码的顺序依次执行。
3. 动态创建dom方式:动态创建DOM标签的方式,可以对文档的加载事件进行监听,当文档加载完成后再动态的创建script标签来引入js脚本。
4. 使用setTimeout延迟方法:设置一个定时器来延迟加载js脚本文件
5. 让js最后加载:将js脚本放在文档的底部,来使js脚本尽可能的再最后来加载执行。
6. 使用jQuery的getScript()方法
$.getScript(“outer.js”,function(){//回调函数,成功获取文件后执行的函数
console.log(“脚本加载完成”)
})
六、重排和重绘
1.重排reflow:重新计算尺寸和布局,可能会影响其他元素的位置。如元素高度增加,可能会使相邻元素位置下移
2.重绘 repaint:元素外观改变,如颜色、背景色。但元素的尺寸、定位不变,不会影响其他元素的位置
3.区别:重排比重绘要影响更大,消耗也更大。所以要尽量避免无意义的重排
4.减少重排的方法:①集中修改样式,或直接切换css class ②修改之前先设置display:none,脱离文档流 ③使用BFC特性,不影响其他元素的位置④频繁触发使用节流和防抖 ④使用createDocumentFragment批量操作DOM ⑤优化动画,使用css3和requestAnimationFrame
七、引入css样式的方法和区别
1.行内样式
使用style属性引入CSS样式,实际在写页面时不提倡使用,在测试的时候可以使用。
<h1 style="color:red;">style属性的应用</h1>
<p style="font-size:14px;color:green;">直接在HTML标签中设置的样式</p>
2.内部样式表
在style标签中书写CSS代码。style标签写在head标签中。
<head>
<style type="text/css">h3{color:red;}</style>
</head>
3.外部样式表
CSS代码保存在扩展名为.css的样式表中,HTML文件引用扩展名为.css的样式表,有两种方式:链接式、导入式。
①链接式
<link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href="CSS文件路径" />
②导入式
<style type="text/css">@import url("css文件路径");</style>
链接式和导入式的区别
<link>:属于XHTML,优先加载CSS文件到页面
@import:属于CSS2.1,先加载HTML结构再加载CSS文件。
4.CSS中的优先级
①样式优先级
行内样式>内部样式>外部样式(后两者是就近原则)
②选择器优先级
优先级:ID选择器>类选择器>标签选择器
八、Href和src的定义与区别
1.src和href都是用来引用外部的资源。
2.区别:
Src:表示对资源的引用,它指向的内容会嵌入到当前标签所在的位置。Src会将其指向的资源下载并应用到文档内,如请求js脚本。当浏览器解析到该元素时,会暂停其他资源的下载和处理,直到将该资源加载、编译、执行完毕,所以一般js脚本会放在页面底部。
Href:表示超文本引用,它指向一些网络资源,建立和当前元素或文本档的链接关系。当浏览器识别到它指向的文件时,就会并行下载资源,不会停止对当前文档的处理。常用在a、link等标签上。
九、创建dom元素的方法
1. document.write()
document.write()直接将内容写入页面的内容流,但是文档流执行完毕,则它会导致页面全部重绘
2. element.innerHTML
innerHTML是将内容写入某个DOM节点,不会导致页面全部重绘。创建多个元素,结构稍微复杂
3. document.createElement()
创建多个元素,结构更清晰
十、双栏布局 三栏布局
十一、水平垂直居中的方法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