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调研还是访谈,目的都是要理解用户。我在这里再总结一些观察、理解用户的方式方法,分享给你:
第一,从身份观察用户
这里的“身份”,泛指用户账号属性信息,如性别、年龄、学历、学校、住址、籍贯、职业等。通常社交类、社区类和某些特定领域的工具型产品较容易收集这样的数据。通过对身份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可基本勾勒出你的产品典型用户画像,再进一步挖掘,还可按占比进行用户分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
第二,从行为理解用户
所谓“用户行为”,就是指用户如何使用产品的。观察行为大多通过数据埋点进行,具体方法就是:
1、明确用户行为目标。如内容产品目标就是打开文章,或者打开广告。
2、明确达成目标的路径。如启动App->选择频道—>浏览信息流—>打开文章/打开广告
3、从总量上观察每日用户中,达成目标的用户占比,以及未达成目标的用户流失。通常采用事件漏斗进行。以此来评估整体目标达成情况。
4、从采样上观察每日典型流失用户行为日志,观察每个人,在路径的哪一步流失了,都流失到哪里了,以此评估具体产品设计的改进空间。
第三,从场景观察用户
对于第二点的“行为观察”,建议区分不同场景进一步思考,尤其对于需要获取LBS位置的产品,更是应该根据用户在不同时间,所处不同位置的不同行为数据做单独分析。
举个例子,在工作日早晚高峰,用户会倾向于快速浏览信息流中的内容,点击行为也会更频繁,此时的路径流失会较低,而休息日用户则倾向于深度阅读长文,并依此发表意见,分享转发,此时更需要关注的不是流失率,而是分享路径的流失情况。
第四,从反馈理解用户
所谓“从反馈观察”,具体是指从“和用户的直接对话”中观察。这种“反馈”包括:
• 通过产品反馈渠道反馈;
• 通过应用市场留言反馈;
• 通过用户群反馈;
• 甚至直接加产品经理微信进行反馈。
总之就是会和真实用户进行沟通,这种方式通常能很直接地观察到用户使用产品的感受,还可依此进行需求收集。但要注意的是用户说的,不一定是他真正想要的,需要产品经理不断询问“为什么”,挖掘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以上,你是有什么观察、理解用户的好方法,欢迎在讨论区留言分享~
文章来源:《新互联网人必学-产品经理课》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