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oot-Redis分布式锁
一. Redis 分布式锁的实现以及存在的问题
锁是针对某个资源,保证其访问的互斥性,在实际使用当中,这个资源一般是一个字符串。使用 Redis 实现锁,主要是将资源放到 Redis 当中,利用其原子性,当其他线程访问时,如果 Redis 中已经存在这个资源,就不允许之后的一些操作。spring boot使用 Redis 的操作主要是通过 RedisTemplate 来实现,一般步骤如下:
1.将锁资源放入 Redis (注意是当key不存在时才能放成功,所以使用 setIfAbsent 方法):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IfAbsent("key", "value");
2.设置过期时间
redisTemplate.expire("key", 30000, TimeUnit.MILLISECONDS);
3.释放锁
redisTemplate.delete("key");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实现就能够满足锁的需求了,但是如果在调用 setIfAbsent 方法之后线程挂掉了,即没有给锁定的资源设置过期时间,默认是永不过期,那么这个锁就会一直存在。所以需要保证设置锁及其过期时间两个操作的原子性,spring data的 RedisTemplate 当中并没有这样的方法。
但是在jedis当中是有这种原子操作的方法的,需要通过 RedisTemplate 的 execute 方法获取到jedis里操作命令的对象,代码如下:
String result = redisTemplate.execute(new RedisCallback<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doInRedis(RedisConnection connection) throws DataAccessException {
JedisCommands commands = (JedisCommands) connection.getNativeConnection();
return commands.set(key, "锁定的资源", "NX", "PX", expire);
}
});
注意: Redis 从2.6.12版本开始 set 命令支持 NX 、 PX 这些参数来达到 setnx 、 setex 、 psetex 命令的效果。
文档参见: http://doc.redisfans.com/string/set.html
NX: 表示只有当锁定资源不存在的时候才能 SET 成功。利用 Redis 的原子性,保证了只有第一个请求的线程才能获得锁,而之后的所有线程在锁定资源被释放之前都不能获得锁。
PX: expire 表示锁定的资源的自动过期时间,单位是毫秒。具体过期时间根据实际场景而定
这样在获取锁的时候就能够保证设置 Redis 值和过期时间的原子性,避免前面提到的两次 Redis 操作期间出现意外而导致的锁不能释放的问题。但是这样还是可能会存在一个问题,考虑如下的场景顺序:
线程T1获取锁
线程T1执行业务操作,由于某些原因阻塞了较长时间
锁自动过期,即锁自动释放了
线程T2获取锁
线程T1业务操作完毕,释放锁(其实是释放的线程T2的锁)
按照这样的场景顺序,线程T2的业务操作实际上就没有锁提供保护机制了。所以,每个线程释放锁的时候只能释放自己的锁,即锁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者的标记,并且也需要保证释放锁的原子性操作。
因此在获取锁的时候,可以生成一个随机不唯一的串放入当前线程中,然后再放入 Redis 。释放锁的时候先判断锁对应的值是否与线程中的值相同,相同时才做删除操作。
Redis 从2.6.0开始通过内置的 Lua 解释器,可以使用 EVAL 命令对 Lua 脚本进行求值,文档参见: http://doc.redisfans.com/script/eval.html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 Lua 脚本来达到释放锁的原子操作,定义 Lua 脚本如下:
if redis.call("get",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KEYS[1])
else
return 0
end
具体意思可以参考上面提供的文档地址
使用 RedisTemplate 执行的代码如下:
// 使用Lua脚本删除Redis中匹配value的key,可以避免由于方法执行时间过长而redis锁自动过期失效的时候误删其他线程的锁
// spring自带的执行脚本方法中,集群模式直接抛出不支持执行脚本的异常,所以只能拿到原redis的connection来执行脚本
Long result = redisTemplate.execute(new RedisCallback<Long>() {
public Long doInRedis(RedisConnection connection) throws DataAccessException {
Object nativeConnection = connection.getNativeConnection();
// 集群模式和单机模式虽然执行脚本的方法一样,但是没有共同的接口,所以只能分开执行
// 集群模式
if (nativeConnection instanceof JedisCluster) {
return (Long) ((JedisCluster) nativeConnection).eval(UNLOCK_LUA, keys, args);
}
// 单机模式
else if (nativeConnection instanceof Jedis) {
return (Long) ((Jedis) nativeConnection).eval(UNLOCK_LUA, keys, args);
}
return 0L;
}
});
代码中分为集群模式和单机模式,并且两者的方法、参数都一样,原因是spring封装的执行脚本的方法中( RedisConnection 接口继承于 RedisScriptingCommands 接口的 eval 方法),集群模式的方法直接抛出了不支持执行脚本的异常(虽然实际是支持的),所以只能拿到 Redis 的connection来执行脚本,而 JedisCluster 和 Jedis 中的方法又没有实现共同的接口,所以只能分开调用。
spring封装的集群模式执行脚本方法源码:
# JedisClusterConnection.java
/**
* (non-Javadoc)
* @see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nnection.RedisScriptingCommands#eval(byte[],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nnection.ReturnType, int, byte[][])
*/
@Override
public <T> T eval(byte[] script, ReturnType returnType, int numKeys, byte[]... keysAndArgs) {
throw new InvalidDataAccessApiUsageException("Eval is not supported in cluster environment.");
}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一个相对可靠的 Redis 分布式锁,但是,在集群模式的极端情况下,还是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下的场景顺序( 本文暂时不深入开展 ):
线程T1获取锁成功
Redis 的master节点挂掉,slave自动顶上
线程T2获取锁,会从slave节点上去判断锁是否存在,由于Redis的master slave复制是异步的,所以此时线程T2可能成功获取到锁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