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猫语: Python 之父在 Medium 上开了博客,现在写了两篇文章,本文是第二篇的译文。前一篇的译文 在此 ,宣布了将要用 PEG 解析器来替换当前的 pgen 解析器。
本文主要介绍了构建一个 PEG 解析器的大体思路,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根据 Python 之父的描述,这个 PEG 解析器还是一个很笼统的实验品,而他也预告了,将会在以后的系列文章中丰富这个解析器。
阅读这篇文章就像在读一篇教程,虽然很难看懂,但是感觉很奇妙:我们竟然可以见证 Python 之父如何考虑问题、如何作设计、如何一点一点地丰富功能、并且传授出来。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啊!
我会持续跟进后续文章的翻译,由于能力有限,可能翻译中有不到位之处,恳请读者们批评指正。
本文原创并首发于公众号【Python猫】,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题 | Building a PEG Parser
作者 | Guido van Rossum(Python之父)
译者 | 豌豆花下猫(“Python猫”公众号作者)
声明 | 翻译是出于交流学习的目的,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本文出处,请勿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
仅仅理解了 PEG 解析器的小部分,我就受到了启发,决定自己构建一个。结果可能不是一个很棒的通用型的 PEG 解析器生成器——这类生成器已经有很多了(例如 TatSu,写于 Python,生成 Python 代码)——但这是一个学习 PEG 的好办法,推进了我的目标,即用由 PEG 语法构建的解析器替换 CPython 的解析器。
在本文中,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手写解析器,我为如何理解解析器的工作原理奠定了基础。
(顺便说一句,作为一个实验,我不会在文中到处放参考链接。如果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东西,请 Google 之 :-)
最常见的 PEG 解析方式是使用可以无限回溯的递归下降解析器。
以上周文章中的玩具语言为例:
statement: assignment | expr | if_statement
expr: expr '+' term | expr '-' term | term
term: term '*' atom | term '/' atom | atom
atom: NAME | NUMBER | '(' expr ')'
assignment: target '=' expr
target: NAME
if_statement: 'if' expr ':' statement
这种语言中超级抽象的递归下降解析器将为每个符号定义一个函数,该函数会尝试调用与备选项相对应的函数。
例如,对于statement
,我们有如下函数:
def statement():
if assignment():
return True
if expr():
return True
if if_statement():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当然这是极其简化的版本:没有考虑解析器中必要的输入及输出。
我们就从输入端开始讲吧。
经典解析器使用单独的标记生成器,来将输入(文本文件或字符串)分解成一系列的标记,例如关键字、标识符(名称)、数字与运算符。
(译注:标记生成器,即 tokenizer,用于生成标记 token。以下简称为“标记器”)
PEG 解析器(像其它现代解析器,如 ANTLR)通常会把标记与解析过程统一。但是对于我的项目,我选择保留单独的标记器。
对 Python 做标记太复杂了,我不想拘泥于 PEG 的形式来重新实现。
例如,你必须得记录缩进(这需要在标记器内使用堆栈),而且在 Python 中处理换行很有趣(它们很重要,除了在匹配的括号内)。字符串的多种引号也会增加复杂性。
简而言之,我不抱怨 Python 现有的标记器,所以我想保留它。(CPython 有两个标记器,一个是解析器在内部使用的,写于 C,另一个在标准库中,用纯 Python 重写。它对我的项目很有帮助。)
经典的标记器通常具有一个简单的接口,供你作函数调用,例如 get_token()
,它返回输入内容中的下一个标记,每次消费掉几个字符。
tokenize
模块对它作了进一步简化:它的基础 API 是一个生成器,每次生成(yield)一个标记。
每个标记都是一个 TypeInfo
对象,它有几个字段,其中最重要之一表示的是标记的类型(例如 NAME
、NUMBER
、STRING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字符串值,表示该标记所包含的字符(例如 abc
、42
或者 "hello world"
)。还有的字段会指明每个标记出现在输入文件中的坐标,这对于报告错误很有用。
有一个特殊的标记类型是 ENDMARKER
,它表示的是抵达了输入文件的末尾。如果你忽略它,并尝试获取下一个标记,则生成器会终结。
离题了,回归正题。我们如何实现无限回溯呢?
回溯要求你能记住源码中的位置,并且能够从该处重新解析。标记器的 API 不允许我们重置它的输入指针,但相对容易的是,将标记流装入一个数组中,并在那里做指针重置,所以我们就这样做。(你同样可以使用 itertools.tee()
来做,但是根据文档中的警告,在我们这种情况下,效率可能较低。)
我猜你可能会先将整个输入内容标记到一个 Python 列表里,将其作为解析器的输入,但这意味着如果在文件末尾处存在着无效的标记(例如一个字符串缺少结束的引号),而在文件前面还有语法错误,那你首先会收到的是关于标记错误的信息。
我觉得这是种糟糕的用户体验,因为这个语法错误有可能是导致字符串残缺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的设计是按需标记,所用的列表是惰性列表。
基础 API 非常简单。Tokenizer
对象封装了一个数组,存放标记及其位置信息。
它有三个基本方法:
get_token()
返回下一个标记,并推进数组的索引(如果到了数组末尾,则从源码中读取另一个标记)mark()
返回数组的当前索引reset(pos)
设置数组的索引(参数必须从 mark() 方法中得到)
我们再补充一个便利方法 peek_token()
,它返回下一个标记且不推进索引。
然后,这就成了 Tokenizer 类的核心代码:
class Tokenizer:
def __init__(self, tokengen):
"""Call with tokenize.generate_tokens(...)."""
self.tokengen = tokengen
self.tokens = []
self.pos = 0
def mark(self):
return self.pos
def reset(self, pos):
self.pos = pos
def get_token(self):
token = self.peek_token()
self.pos += 1
return token
def peek_token(self):
if self.pos == len(self.tokens):
self.tokens.append(next(self.tokengen))
return self.tokens[self.pos]
现在,仍然缺失着很多东西(而且方法和实例变量的名称应该以下划线开头),但这作为 Tokenizer API 的初稿已经够了。
解析器也需要变成一个类,以便可以拥有 statement()、expr() 和其它方法。
标记器则变成一个实例变量,不过我们不希望解析方法(parsing methods)直接调用 get_token()——相反,我们给 Parser
类一个 expect()
方法,它可以像解析类方法一样,表示执行成功或失败。
expect()
的参数是一个预期的标记——一个字符串(像“+”)或者一个标记类型(像NAME
)。
讨论完了解析器的输出,我继续讲返回类型(return type)。
在我初稿的解析器中,解析函数只返回 True 或 False。那对于理论计算机科学来说是好的(解析器要解答的那类问题是“语言中的这个是否是有效的字符串?”),但是对于构建解析器却不是——相反,我们希望用解析器来创建一个 AST。
所以我们就这么办,即让每个解析方法在成功时返回 Node
对象,在失败时返回 None
。
该 Node
类可以超级简单: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type, children):
self.type = type
self.children = children
在这里,type 表示了该 AST 节点是什么类型(例如是个“add”节点或者“if”节点),children 表示了一些节点和标记(TokenInfo 类的实例)。
尽管将来我可能会改变表示 AST 的方式,但这足以让编译器生成代码或对其作分析了,例如 linting (译注:不懂)或者是静态类型检查。
为了适应这个方案,expect() 方法在成功时会返回一个 TokenInfo 对象,在失败时返回 None。为了支持回溯,我还封装了标记器的 mark() 和 reset() 方法(不改变 API)。
这是 Parser 类的基础结构:
class Parser:
def __init__(self, tokenizer):
self.tokenizer = tokenizer
def mark(self):
return self.tokenizer.mark()
def reset(self, pos):
self.tokenizer.reset(pos)
def expect(self, arg):
token = self.tokenizer.peek_token()
if token.type == arg or token.string == arg:
return self.tokenizer.get_token()
return None
同样地,我放弃了某些细节,但它可以工作。
在这里,我有必要介绍解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的需求:一个解析方法要么返回一个 Node,并将标记器定位到它能识别的语法规则的最后一个标记之后;要么返回 None,然后保持标记器的位置不变。
如果解析方法在读取了多个标记之后失败了,则它必须重置标记器的位置。这就是 mark() 与 reset() 的用途。请注意,expect() 也遵循此规则。
所以解析器的实际草稿如下。请注意,我使用了 Python 3.8 的海象运算符(:=):
class ToyParser(Parser):
def statement(self):
if a := self.assignment():
return a
if e := self.expr():
return e
if i := self.if_statement():
return i
return None
def expr(self):
if t := self.term():
pos = self.mark()
if op := self.expect("+"):
if e := self.expr():
return Node("add", [t, e])
self.reset(pos)
if op := self.expect("-"):
if e := self.expr():
return Node("sub", [t, e])
self.reset(pos)
return t
return None
def term(self):
# Very similar...
def atom(self):
if token := self.expect(NAME):
return token
if token := self.expect(NUMBER):
return token
pos = self.mark()
if self.expect("("):
if e := self.expr():
if self.expect(")"):
return e
self.reset(pos)
return None
我给读者们留了一些解析方法作为练习(这实际上不仅仅是为了介绍解析器长什么样子),最终我们将像这样从语法中自动地生成代码。
NAME 和 NUMBER 等常量可从标准库的 token
库中导入。(这能令我们快速地进入 Python 的标记过程;但如果想要构建一个更加通用的 PEG 解析器,则应该探索一些其它方法。)
我还作了个小弊:expr
是左递归的,但我的解析器用了右递归,因为递归下降解析器不适用于左递归的语法规则。
有一个解决方案,但它还只是一些学术研究上的课题,我想以后单独介绍它。你们只需知道,修复的版本与这个玩具语法并非 100% 相符。
**我希望你们得到的关键信息是: **
- 语法规则相当于解析器方法,当一条语法规则引用另一条语法规则时,它的解析方法会调用另一条规则的解析方法
- 当多个条目构成备选项时,解析方法会一个接一个地调用相应的方法
- 当一条语法规则引用一个标记时,其解析方法会调用 expect()
- 当一个解析方法在给定的输入位置成功地识别了它的语法规则时,它返回相应的 AST 节点;当识别失败时,它返回 None
- 一个解析方法在消费(consum)一个或多个标记(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调用另一个成功的解析方法)后放弃解析时,必须显式地重置标记器的位置。这适用于放弃一个备选项而尝试下一个,也适用于完全地放弃解析
如果所有的解析方法都遵守这些规则,则不必在单个解析方法中使用 mark() 和 reset()。你可以用归纳法证明这一点。
顺便提醒,虽然使用上下文管理器和 with 语句来替代显式地调用 mark() 与 reset() 很有诱惑力,但这不管用:在成功时不应调用 reset()!
为了修复它,你可以在控制流中使用异常,这样上下文管理器就知道是否该重置标记器(我认为 TatSu 做了类似的东西)。
举例,你可以这样做:
def statement(self):
with self.alt():
return self.assignment()
with self.alt():
return self.expr()
with self.alt():
return self.if_statement()
raise ParsingFailure
特别地,atom()
中用来识别带括号的表达式的 if-语句,可以变成:
with self.alt():
self.expect("(")
e = self.expr()
self.expect(")")
return e
但我发现这太“神奇”了——在阅读这些代码时,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每个解析方法(以及 expect())都可能会引发异常,而这个异常会被 with 语句的上下文管理器捕获并忽略掉。
这相当不寻常,尽管肯定会支持(通过从 __exit__ 返回 true)。
还有,我的最终目标是生成 C,不是 Python,而在 C 里,没有 with 语句来改变控制流。
不管怎样,下面是未来的一些主题:
- 根据语法生成解析代码
- packrat 解析(记忆法)
- EBNF 的特性,如(x | y)、[x y …]、x* 、x+
- tracing (用于调试解析器或语法)
- PEG 特性,如前瞻和“切割”
- 如何处理左递归规则
- 生成 C 代码
相关链接:
公众号【Python猫】, 本号连载优质的系列文章,有喵星哲学猫系列、Python进阶系列、好书推荐系列、技术写作、优质英文推荐与翻译等等,欢迎关注哦。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