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账号安全,请及时绑定邮箱和手机立即绑定

「码农读书」: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

标签:
职场生活

https://img1.sycdn.imooc.com//5ce605ba00010c7c11611280.jpg

作为码农/程序员,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非常理性的。其实不仅是我们自己这么认为,甚至我们身边的朋友们在谈到对我们的评价时,在聊到对程序员这个职业的印象时,都会普遍的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理性、思维逻辑非常清晰的群体。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曾经也非常自信于自己的理性。但最近看了一本大块头书《思考,快与慢》后,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其实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大脑欺骗了。

我们以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理性的、正确的、符合规律的,但有的时候它只是我们凭直觉所作出的判断而已,偏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缺陷。

在《思考,快与慢》中把人的思维分成了「快思考」与「慢思考」两个系统,简单来说,一个是无意识的直觉系统,另一个是需要我们消耗脑力的复杂系统。我们在需要处理日常生活事情的时候,大脑会不自主的优先使用直觉系统来处理,而我们的直觉系统往往容易产生非理性的结果,所以这也是导致我们经常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的原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主观上以为自己是由理性掌控着自己的决策,但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决策是由「快思考」的“直觉”给出的,在无意中完成的,而这些决策也并不真的如自己想象的那么靠谱。

那么,如果才能让自己更为理性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深刻理解一下大脑中的「快思考」与「慢思考」这两个系统。

1. 什么是 「快思考」/「慢思考」?

https://img1.sycdn.imooc.com//5ce605cb0001361406250347.jpg

如上图,我们可以把大脑想象成有2个系统在一起协同,左边是慢思考系统,右边是快思考系统。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为了方便理解所杜撰出来的2个角色。这两个系统在大脑中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只是2种不同的思考模式。

  • 快思考 系统

    快思考系统的运行是 无意识的、快速的、不怎么耗费脑力的、没有感觉的、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的。

    从上图右边可以看到,「快思考」主要用来处理那些不需要思考计算的问题,例如:“在空旷的地方开车”、“听音乐”、“在对话中明白对方的语气”、“一眼就能识别对方的表情”、“不需要计算就能给出1+1等于多少”、“读广告牌的文字”、“野外看到野兽知道立马就跑”、“确定两个物品的远近”等等。

    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毫不费力,不需要我们仔细的去计算、去思索就能给出的反应。

  • 慢思考 系统

    慢思考系统的运行是需要 耗费大量脑力的、消耗注意力的、有意识的、需要主动控制的。

    从上图左边可以看到,「慢思考」主要用来处理复杂的事情,一些「快思考」所处理不了的事情。例如:“做一个复杂的计算 28乘以12等于多少”、“开车在一个拥挤的车道上转弯”、“做一个复杂的化学实验”、“决定买哪一只股票”、“做工作计划”、“思考一个旅游攻略”等等。

    这些都不是凭第一反应和直觉就能给出的答案,是需要大脑更慢、更严谨、需要保持更多的专注、投入更多脑力去思考或者去计算的。

理论上这两个系统在我们的大脑中是一起协同工作的,帮助我们做判断和决策。

「快思考系统」是我们直觉和历史经验的结果,它会不断的给「慢思考系统」提供经验、数据、信息,以便「慢思考系统」以后在做出复杂决策时拥有信息依据。

一般普通的决策并不需要「慢思考」去做判断,大多是由「快思考」凭直觉就迅速给出了判断,如“计算1+1等于多少?”。只有当「快思考」无法迅速给出结果时,如“计算 28乘以12等于多少”,这个时候大脑就会慢下来,由「慢思考」介入,经过心算后再给出结果。

事实上,我们大脑中的这2个系统并不都是这么完美合作的,由于「快思考」不怎么消耗脑力,而人类大脑又是有惰性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中,「快思考」占据了优先、主导的处理权。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响应事情会非常的快,很有效率,但问题就是由于「快思考」是凭直觉的,容易导致偏见,所以经常给出非理性的结果。

2. 为什么说「快思考」会带来「非理性」决策呢?

上面我们知道了大脑的思维模式主要由「快思考」所主导。但是为什么说「快思考」给出的决策大多都是非理性的、有偏见的呢?毕竟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发现通过“直觉”来做出的判断也挺准的呀。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书中列举了一些我们认知中的一些常见的判断偏差的规律:

  • 大数法则与小数法则

    大数法则,简单讲是指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中往往呈现必然的规律。小数法则是指一种心理偏差,人们在思考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大数法则的规律反而过于关注典型事件的概率。

    举个例子:在一次飞机事故后,大家在各类新闻中就能看到飞机事故的大量报道,如果恰好你也即将要飞机出行,你就会觉得非常的恐慌。因为大家看到新闻后,潜意识的认为飞机事故是一件非常频繁的事情。但是事实上,飞机是所有交通工具中事故率最低的一种,只不过平时的汽车事故太过于频繁,新闻都懒得报道而已。但是在电视机前的你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大数法则,你关注到了眼前的典型事件,从而容易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把行程中的飞机改为了火车或汽车。

  • 锚定效应

    人们对一项未知量进行评估时,往往容易受到锚定值的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比如:拿一个盒子放到你手上,让你猜猜多重。没有任何其它信息的情况下,你可能就凭经验猜测了。但是如果在问你盒子多重的时候,多说一句“另外一个盒子的重量是2斤”,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下意识的参考另外一个盒子的重量,在那个范围上下给出答案。这就是锚定值对你决策的影响。如果另外一个盒子的重量是骗你的,你很可能对手这个盒子的判断就失误了。

  • 光环效应

    人们很容易先入为主,所以先接触的信息会影响你对事情的判断,并且这个信息和印象会一直影响你长期对这件事的判断。

    比如,你要汇报一件事情,“先汇报好的一面,再汇报坏的一面” 要好过 “先汇报坏的一面,再汇报好的一面”。这是人们认知中先入为主的偏差思维导致。

  • 厌恶损失

    人们天生是厌恶损失的,同样是100块钱,得到100块钱的快乐,是无法弥补丢失100块钱的忧伤的。同样是100块钱,在损失的时候,会更为在意。

  • 峰终效应

    这是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研究出的定律,指的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在深刻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结束时的感觉。也就是说,对一项事物体验以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过程中的体验与时长都影响不大。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就能理解了,比如高考。

  • 禀赋效应

    人们会对自己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喜欢,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拥有了某件物品就会高估这个物品(比拥有前要评估高)。

    举例:以房子为例,在你买之前一般都会对优缺点有比较正常的认知。但是一旦你已经买下了那套房子,即使它再小再偏僻,你对它的评估也会高于购买之前,它在你的心里的价位也一定是高于你购买之前的。这就是禀赋效应的认知偏差。

在这些规律的效应下,我们「快思考」的直觉判断就非常容易失误,非常的不准了,所以会导致我们经常给出非理性的有偏见的结果。

3. 如何才能避免「非理性」决策呢?

既然我们知道了采用「快思考」去做决策,容易受到上面这些规律的误导,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可以减少这些错误的判断,提高决策的质量呢?

其实很简单,既然大脑中的「快思考系统」不靠谱,那么我们就应该多用用「慢思考系统」。

当然 了,上面我们提到了咱们的大脑是有惰性的,它并不是非常乐于经常使用「慢思考系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遇到需要决策的时候,能够主动的慢下来,主动的去思考,甚至是让外部环境多影响自己,让自己多听听别人的建议后再做决策。

以上,就是对《思考,快与慢》的一些思考。

码字不易啊,喜欢的话不妨转发朋友,或点击文章右下角的“在看”吧。?

本文原创发布于「 不止思考 」,欢迎关注,一起提高 认知、成长、大数据、架构、Web技术 等。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人点赞

若觉得本文不错,就分享一下吧!

评论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

正在加载中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赞赏金额会直接到老师账户
支付方式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今天注册有机会得

100积分直接送

付费专栏免费学

大额优惠券免费领

立即参与 放弃机会
意见反馈 帮助中心 APP下载
官方微信

举报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