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听PMCAFF群里有朋友提到“生于拉新,死于留存”,这魔咒一般的模式是怎么回事呢?
简单的说,就是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嘴大喉咙小……这一系列的意思,要回答题目这个问题,就要说到社群运营。
拉新
小编不才,近几年也参与了不少社群运营的项目,都是相对轻量级的,最繁琐也就是网页平台,更多的还是小程序或者wap手机端,但是不管怎样,要做到O2O(Online To Offline),或者更精准的说,是把一切(线上)平台用户的运营转移到(线下)微信群的运营中来。在项目中,有担任过群主(厂长),也有担任过管理员(主任),区别在于——做厂长的时候策划也需要自己动脑,而做主任的时候只需要听取厂长的耳提面命即可,会做到上行下效,依样画葫芦。
说到做群主的经历,很多群主可能感同身受的是——群员往往都很调皮。50人以下的一个群公告也就管过来了;100+人的就需要偶尔提点下讨论的方向,不能歪楼;300-500人的往往一眨眼就需要爬楼才能知道大家都侃了啥;至于500+的群,要么是已经“人在魂走茶凉”的寂静岭,要么是“小哥约吗”广告横飞的只宣不传群,很少能做到很好管理的。
留存
如果说把产品/社群运营这项任务当做一个虚拟产品来看待的话,其生命周期确实是一个过山车,更形象的说,类似心电图。在开始爬坡前的口口相传总是进来几个又出去几个,一旦渡过冷启动阶段,进入宣传期,会一下子达到波峰的人潮,然后……就像题目所说,就没然后了。进群的噱头可能是兴趣、资源、红包等各种活动奖励,若无系统化管理的话,这些微信群员,往往就只是一个头像而已了。同样以公司的人才流动打比方,在没有好的激励政策前提下,很难想象员工能够自主的提高忠诚度,增强留存意愿,常见的,往往是离职倾向提升了——而在微信群,那就是默默点了一个退群。
所以,很多PM会对新人说,运营是重头,要用心,如果你用心,用户会感受得到。这样的唯心论,不能说一定有用,但确实是在用户社群运营中的良方。如果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那么“事事为产品”,“处处皆运营”,“时时刻刻需用心”,在与用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唯有把真心和真性情融入了,哪怕是撞南墙,亦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运营经历!
社群用户留存曲线
最后看看自己不知不觉攒到1001的微信好友,也是有点感怀——微信朋友的这些“朋友”,有多少是朋友,多少是用户?对那些很久没有去关心的“朋友”,我默默的打开了对话窗口,说了句,“你好”……
作者:陆生纪事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c9ebf1eefbe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