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篇文章,对于移动端用户界面来说,关键的三个问题:1.我在哪儿? 2.我从哪儿来? 3.我要到/能到哪里去?
我在哪儿在上一篇里已经详细解释过了,我从哪儿来这个问题,在App的导航里,一般会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并列层级导航
并列层级导航主要分为两种:主TAB导航和抽屉式导航。
主TAB导航(Tab Bar Navigation)
主TAB导航是国内App的用户界面里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导航方式。一般会固定出现在屏幕最下方(当然也有放置在头部导航栏位置的,这种使用场景不是很多)。用户在这几个TAB之间可以自由切换。
TAB导航
一般App首页会是在TAB选项中默认选中的一项,因为首页和其他几个TAB子项都是并列的层级关系,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所以出于在各大子类中平滑切换的考虑,不会在界面UI元素上体现“我从哪儿来”(安卓系统的物理返回键是能够支持返回上一个TAB的),这是目前功能比较多样化的App在首页主要采用的一种交互形式,但在执行具体任务时,还是需要进入上下层级导航系统。
抽屉式导航(Drawer type Navigation)/(Side bar Navigation)
抽屉式导航各子类之间的关系也是并列关系,把所有分类都放置于一个统一的“抽屉”内。这是安卓系统的一个标准控件,它的优势是保证了界面清爽整洁,缺点是降低了分类的可发现性和各分类之间切换的流畅性。
抽屉式导航
上图右下角的悬浮Icon导航一般也可以认为是抽屉式导航的一个变种。
抽屉式导航一般适用于存在一个主要任务目标的App,即该App有一个凌驾于所有子类之上的核心任务,用户因为在使用App的时候,主要就是集中在工作界面完成核心任务,所以其他子类的导航可以收起,降低可发现性和优先级,但虽然在首页上导航的优先级和可发现性变弱了,但一般抽屉式导航都是贯穿App全部页面始终现实的,所以从整体上来说,其可到达性反而比主TAB导航增加了。
以上两种导航形式是并列式导航的两种主要展示方式,一般不建议在点击导航的选项时,进入需要返回并列式导航层级的子页面,因为这会打断在各个选项之间平滑切换所带来的流畅感和严重降低用户体验。
2. 上下层级导航(Hierarchical Navigation)
这是移动端App主要采用的一种导航方式,用户是需要一层层点击操作,进入一个子级执行具体任务的。
层级导航
层级导航在界面上还有很多不同的展现形式,比如瓷贴式导航(Tile Navigation):
瓷贴式导航
功能球导航:
功能球导航
用户在深入一个子级完成具体的任务后,一般采用的导航方式是左上角明确的“<”返回箭头,标示出用户的来路,而这时候让“从哪儿来”再“回哪儿去”,即让用户返回来时路也是最最符合用户心理预期和心智模型的交互方式。这种返回箭头的交互方式一开始在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的表现形式并不规范,但国内目前基本主流App都已经达成了这种设计规范共识。
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是最最自然的交互方式
因为用户虽然身处一个虚拟世界,但用户头脑中还是会为每个具体的流程页面产生一种独特的空间感,而根据用户的空间记忆让用户“踏上来时路”会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并加强用户的“掌控感”(只是让用户产生这种错觉)。
左上角“返回按钮”
但有一种情况可能需要对用户的回返操作做特殊处理,就是如果在处理某个具体任务的时候,用户经过了填写表单、跳转第三方、支付流程、密码验证输入等等操作,这些非常隐私或者需要数据库操作或第三方协议共同完成的操作,一经完成后,并不希望用户再次返回上一个页面,以防止数据库重复写入、重复扣款、第三方重复协议等等错误。
这种情况下,就可能需要引导用户直接返回上一个层级的父级页面或默认的导航页。
涉及各种情况的完成页不会完全返回上一页
较早的App任务完成页在这种场景下,一般都不添加“<”返回箭头,而是采用直接跳转到默认导航页或是在完成页上增加返回按钮的方式来引导用户返回。现在保留“<”返回箭头,只是在返回流程中,默认屏蔽了来时路上的那些需要规避的页面,这种交互方式目前已经成为主流,因为用户已经养成固定的导航习惯,就是“返回,返回”,如果不给出返回按钮,用户反而会产生错愕感和不安全感。
3. 临时任务流程
这种流程操作一般都是非常简单的操作,比如增加或编辑维护一个信息元素,填写一个临时表单,添加一个图片等等,用户在一个弹出窗口内完成当前任务,任务完成了,就关闭临时窗口,返回上一个默认页面。
临时任务,完成后就关闭
因此,移动端的导航形式一般来说是遵循“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的交互设计原则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境下需要区别对待,而关键点就在于,让自己的设计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
作者:希乐堂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16206599e35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