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日,我创建了个人第一个邮件列表:老胡频道,用来更好地进行个人和团队品牌的互联网营销。在猪年开年的第一天,我将在这篇文章里谈谈为什么要采用邮件作为主要的营销手段,而不是采用其他时下看来更时髦的方法。希望对于其他正在创业或者处于自由工作状态的小伙伴们有启发和帮助,;)
选择邮件进行营销的若干考虑
为什么采用“邮件”这种古老又不时髦的手段?
的确,眼下是一个工具泛滥和产能过剩的时代,各种稀奇古怪的工具,没有你想不到,只有你找不到。但是,在经过思索之后我还是选择采用了邮件这一手段来尝试,这是因为邮件有其自己的优势。
轻量级
比起微博、微信和博客,邮件是一种更加轻量级的方式。只要订阅了邮件列表,用户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邮件客户端接收到信息。相比起主动访问相应站点或下载对应的App,这种方式要开放得多,而且更加友好。对于运营者也省事,每次发信息就等同于发一封邮件,简单。
主动提醒
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买了或下载了一大堆书,结果可能就当时碰了一下,之后就是放在那里积灰,再也不曾触摸。即使是微信公众号,我敢打包票也不例外。号称10w粉丝,实际的真爱粉到底有多少?会不会他或她早已将你搁置一边,再也没有回来看过你。这也是我基本不订阅公众号的原因,就靠朋友圈的人肉过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邮件则要好得多,它会主动将信息发送到订阅者的邮箱。在一封封新邮件不断到来之际,你会不会还记得我呢?
去中心化
自从开始介入区块链相关的开发,对于中心化一词变得敏感(仅仅是敏感而已,不是反感,各位不要想多了,哈哈)。这里的中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平台依赖性:当你在一个平台上积攒的粉丝数越多,你对于一个平台本身的依赖也就越来越大。就算你是大v,只要平台不乐意,一样可以封杀。
用户资产:10+w粉丝数,看起来很美丽,但就其实质而言,它是平台的用户,虽然可能有些是因为你才注册的。这些用户你既不能导出,带走也不容易。
相比起来,邮件列表则要好很多,虽然一开始可能要比站在平台的肩上做起来要慢一些,但粉丝泡沫要少得多。而且,上面两个问题基本不存在。
自由的创作
选择平台,你就选定了平台的创作形式。对微博而言,字数有限制;对微信而言,你得忍受恶心的编辑文章的方式或者去购买相应的创作工具减轻你的痛苦。对于邮件,就简单很多了,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没什么限制。
利用邮件模板,你同样也可以获得不逊于网页效果的邮件,谁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老胡频道的内容
虽说建立“老胡频道”的目的是要进行品牌营销,但没有内容只有广告的营销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时代。各位不妨把它视为另一个版本的“湾区日报”,除了未来可能会加上的广告或推广链接,它主要包括:
我和团队在简书上发的文章的链接
我未来打算写的迷你书
我看到的好玩的工具推荐
我看到的有趣文章的链接
总之就是两个词:好玩,有用。
在内容上,因为目前的工作重心,我会偏向于:
工业物联网
区块链,侧重于以太坊生态,同时今年还会侧重于Substrate和Cosmos。
机器学习,sk-learn、TF、Keras等
值得关注的轻量级工具
杂学,比如方法论、八卦等等
至于更新频率,这个很难说。要向湾区日报那样每天发文,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我会尽量保证每周发文。
TinyLetter
有了想法,自然就要落地。对于邮件列表工具,我比较了Bob推荐的MailChimp和扶墙老师推荐的TinyLetter,最终选择了后者,因为它更符合我的预期。而且,后者也已经被前者收购了。
TinyLetter有一个功能我很喜欢:无需登录就能向订阅者发送邮件内容。步骤如下:
注册时,TinyLetter会给你一个秘密的邮箱地址。
直接像这个邮箱发送目标邮件,它会被保存为草稿。
TinyLetter会在其准备好时向你回一封邮件,告知邮件已经“Ready”。
回复上述邮件,邮件即发出。
我的期待
说到期待,说实话,目前没有特别明确的数字目标。但从大的方向来讲自然是希望能给个人和团队带来更多的流量和机会,至于效果到底如何,就只能交给时间了。毕竟这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心急不得。
结语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在厚邮件而薄平台。若真是如此,那真是罪过。虽然我选择了邮件,但仍然选择采用像简书这样的平台来发文。大家都是成年人,选择什么有自己的标准和判断,大可不必让外界因素(比如我的观点)影响你。只要在合适的时候因为合适的理由选择合适自己的工具就好了。
作者:胡键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ec436f658b7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