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学生开始找工作了,今天是他找工作的第二周,还没有收到公司的入职邀请。
对让他感到沮丧,从第三家公司面试失败之后,自信心就受到了极大打击。每天我们的通话中会多次跟我说:老师,我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了。
他这么快产生自我怀疑,并非心理素质差,而是因为在成为我的学生之前,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找一份软件测试的工作。后来发现找工作并非那么简单,无奈之下来我这里报名,系统的学习软件测试的知识。当初问我,在我这里学完课程能保证找到工作吗?我跟他说两周就可以。但当他学完课程发现,仍然没有快速面试成功,加上其他方面的压力。所以,心态就很难维持了。
我几次问他,面试官都问了什么问题,你又是怎么回答的?
他说:面试官总是问bug定位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其他都不记得了。我感觉所有公司的面试官都很重视bug定位方面的能力。
跟他解释完bug定位方面的内容。我接着对他说:面试是一个综合考评,一般不会因为你一个或几个问题没回答好就完全否定你。我建议下次你见面的时候,自己带纸和笔,在面试过程可以适当记录一下面试问题,方便事后分析。另外,面试结束后面试官一般都会追问有没有什么想问的,这个时候你可以用沟通的语气跟面试官请教一下回答的不好的问题,比如关于XX问题,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针对面试记录结果并分析很重要。
我会建议我的学生做如下记录:
给哪些公司投递了简历?
投递了哪份简历(通用简历还是针对性简历)?
得到了哪些公司的面试机会?
在面试中哪些回答和举动你认为做得不错?
在面试中哪些回答和举动你认为做得不好?
得到了哪些公司的反馈?
通过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哪一方面比较有优势,比如你得到的管理岗位的面试机会多一些,说明你在这方面比较有竞争力,反之,如果你在测试工程师方面的面试机会多一些,说明你在管理方面的才能还没有得到认可。你可以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求职方向或者修改简历。另外,也可以通过分析自我提升。面试最差的结果就是得不到offer,但我们起码要在每次面试之后有所收获和提升。反之,如果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本糊涂账,找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工作既没有找到,对自己的认识又没有得到提高,那岂不是白费功夫?
用人单位的反馈是很宝贵的。有的时候我们虽然没有通过那次面试,但我们可能得到这样的反馈:“很抱歉先生(女士),我们觉得你挺不错,但是....希望下次有机会合作。” 这种反馈固然没有录用通知来得让人兴奋,但也是很有用的,它有利于你再一次反省自己,提高自己。一般来说,只有在面试结束后你主动联系公司时,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的反馈,不然,现在大多数公司都是委婉的用“要无音讯”来告诉你没有被录用。
再来说说对求职者的考评。有的人会下意识觉得,自己回答的不好的地方,即使不做记录自己也很清楚。事实真的如此吗?这种主观的感受真的是正确的吗?很难!反过来说,你觉得自己回答的不错的地方,真的是面试官想听到的吗?也不见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求我的学生对面试过程完整的记录的原因。我会在他们求职失败后,通过这样的记录,来综合评价他们在面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最后给在求职或者准备求职的朋友一个建议:不要气馁!这很重要!
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求职者的人数大大多于职位数,所以现在要找一份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对于刚毕业或者想转行的朋友就更艰难了。如果你投了N份简历,得到的面试机会却很少;如果你面试了N次,录取通知却仿佛在和你玩捉迷藏,始终可望而不可及,这时或许你会有些伤感,甚至怀疑自己,自己行不行?
我理解你,朋友,在口袋里的钱消耗的差不多得时候,在被人问起“在哪儿工作?”而不知如何回答的时候,在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内心中感到有些气馁,这很正常,我想对你说一些话。
面试(包括笔试部分)是比较客观的,但也有主观性。对于笔试来说,如果考察的知识点是你熟悉的,你很容易通过,反之,如果比较生疏,分数可能就低了。面试的灵活度要更大一些,如果你和面试官气质相似,你很容易获得对方的依赖,对方也容易原谅你不完善的回答,反之则容易被挑剔。所以,面试实际是用人单位用他们的尺子来衡量你的过程,符合他们要求的就通过,不符合的没有机会。没通过,并不表示你不行,只能说你与这把尺子不相吻合。如果你十次面试都没有通过,也只能说明你与十把尺子都不吻合。这个世界上的公司千千万万,尺子也就千千万,说不定机会就在下一次。
偶尔的伤感或者气馁是很正常的,只是不要让它长期占据你的心灵。每一次失败后,我们要去总结、去分析,然后再学习,再提高,保持积极的状态,时刻准备着下一次的尝试。找工作,就像一个人跑的接力赛,不管前几棒跑得如何,我们应当始终关注,下一棒马上就要开始,我们准备好了吗?
不要气馁,朋友,坚持就是胜利!软件测试的大门始终向你开放。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