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账号安全,请及时绑定邮箱和手机立即绑定

R语言--基础(三)

标签:
Java
1. 字符串
  • 连接字符串 - paste()函数
    对于粘贴功能的基本语法是 -

paste(..., sep = " ", collapse = NULL)

以下是所使用的参数的说明 -
--  ...表示要组合的任意数量的自变量。
--  sep表示参数之间的任何分隔符。它是可选的。
--  collapse用于消除两个字符串之间的空格。 但不是一个字符串的两个字内的空间。

示例:

# 连接字符串 - paste()函数a <- "Hello"b <- 'How'c <- "are you? "print(paste(a,b,c))print(paste(a,b,c, sep = "-"))print(paste(a,b,c, sep = "", collapse = ""))

打印结果:


webp

图1.png

  • 格式化数字和字符串 - format()函数
    格式化函数的基本语法是 -

format(x, digits, nsmall, scientific, width, justify = c("left", "right", "centre", "none"))

以下是所使用的参数的描述 -
-- x是向量输入。
-- digits是显示的总位数。
-- nsmall是小数点右边的最小位数。
-- scientific科学设置为TRUE以显示科学记数法。
-- width指示通过在开始处填充空白来显示的最小宽度。
-- justify是字符串向左,右或中心的显示。

示例:

# 格式化函数 - format()函数# 显示总位数result <- format(23.123456789, digits = 9)print(result)# 科学计数法显示result <- format(c(6, 13.14521), scientific = TRUE)print(result)# 小数右边最小位数result <- format(23.47, nsmall = 5)print(result)# 格式化为一个字符串result <- format(6)print(result)# 设置数据宽度result <- format(13.7, width = 6)print(result)# 设置对齐方式-左对齐result <- format("Hello", width = 8, justify = "l")print(result)# 设置对齐方式-居中result <- format("Hello", width = 8, justify = "c")print(result)

打印结果:


webp

图2.png

  • 字符串中的字符数 - nchar()函数
    nchar()函数的基本语法是 -

nchar(x)

以下是所使用的参数的描述 -
-- x是向量输入。

示例:

# 计算字符数-nchar()result <- nchar("Count the number of characters.")print(result)

打印结果:


webp

图3.png

  • 更改大小写 - toupper()和tolower()函数
    toupper()和tolower()函数的基本语法是 -

toupper(x)tolower(x)

以下是所使用的参数的描述 -
--  x是向量输入。
示例:

# 更改大小写# 转换大写result <- toupper("Changin To Upper")print(result)# 转换小写result <- tolower("Changin To Upper")print(result)

打印结果:


webp

图4.png

  • 提取字符串的一部分 - substring()函数
    substring()函数的基本语法是 -
    substring(x,first,last)
    以下是所使用的参数的描述 -
    --  x是字符向量输入。
    --  首先是要提取的第一个字符的位置。
    --  last是要提取的最后一个字符的位置。
    示例:

# 截取字符串result <- substring("Extract", 5, 7)print(result)

打印结果:


webp

图5.png

2. 向量
  • 创建向量

# 创建向量# 字符向量print("abc")# 双精度向量print(12.5)# 整型向量print(63L)# 逻辑型向量print(TRUE)# 复数向量print(2+3i)# 原型向量print(charToRaw('Hello'))

示例:


webp

图6.png

  • 多元素向量

# 多元素向量# 创建序列5-13v <- 5:13print(v)# 创建序列6.6-12.6v <- 6.6:12.6print(v)# 如果最后的结点是特殊的,未在序列中定义v <- 3.8:11.4print(v)

打印结果:


webp

图7.png

  • 使用sequence (Seq.)序列运算符

# 创建从5-9,涨幅为0.4的向量print(seq(5, 9, by = 0.4))

打印结果:


webp

图8.png

  • 使用c()函数

# 使用c函数--如果其中一个元素是字符,则非字符值被强制转换为字符类型s <- c('apple', 'red', 5, TRUE)print(s)

打印结果:


webp

图9.png

  • 访问向量元素

# 访问向量元素# 使用索引访问向量的元素。 []括号用于建立索引。 索引从位置1开始。在索引中给出负值会丢弃来自result.TRUE,FALSE或0和1的元素,也可用于索引。t <- c("Sun",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 使用坐标v <- t[c(2, 3, 6)]print(v)# 使用逻辑值v <- t[c(TRU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TRUE, FALSE)]print(v)# 使用负数v <- t[c(-2,-5)]print(v)# 使用0/1v <- t[c(0,0,0,0,0,0,1)]print(v)

打印结果:


webp

图10.png

  • 向量运算

# 向量操作# 创建两个向量v1 <- c(3, 8, 4, 5, 0, 11)
v2 <- c(4, 11, 0, 8, 1, 2)# 向量加法add.result <- v1 + v2print(add.result)# 向量减法sub.result <- v1 - v2print(sub.result)# 向量乘法multi.result <- v1 * v2print(multi.result)# 向量除法div.result <- v1 / v2 
print(div.result)

打印结果:


webp

图11.png

  • 向量元素回收

# 向量元素回收# 如果我们对不等长的两个向量应用算术运算,则较短向量的元素被循环使用v1 <- c(3, 8, 4, 5, 0, 11)
v2 <- c(4, 11)# v2 -> c(4, 11, 4, 11, 4, 11)add.result <- v1 + v2print(add.result)

sub.result <- v1 - v2print(sub.result)

打印结果:


webp

图12.png

  • 向量元素排序(sort()函数)

# 向量排序v <- c(3, 8, 4, 5, 0, 11, -9, 304)# 排序sort.result <- sort(v)print(sort.result)# 递减排序revsort.result <- sort(v, decreasing = TRUE)print(revsort.result)# 字符排序v <- c("Red", "Blue", "yellow", "violet")
sort.result <- sort(v)print(sort.result)# 递减排序revsort.result <- sort(v, decreasing = TRUE)print(revsort.result)

webp

图13.png

3. 列表
  • 创建列表

# 创建列表list_data <- list("Red", "Green", c(21, 32, 11), TRUE, 51.23, 119.1)print(list_data)

打印结果:


webp

图14.png

  • 命名列表元素

# 创建一个包含向量,矩阵,列表的列表list_data <- list(c("Jan", "Feb", "Mar"), matrix(c(3, 9, 5, 1, -2, 8), nrow = 2), list("green", 12.3))# 命名names(list_data) <- c("1st Quarter", "A_Matrix", "A Inner list")print(list_data)

打印结果:


webp

图15.png

  • 访问列表元素

# 创建一个包含向量,矩阵,列表的列表list_data <- list(c("Jan", "Feb", "Mar"), matrix(c(3, 9, 5, 1, -2, 8), nrow = 2), list("green", 12.3))# 命名names(list_data) <- c("1st Quarter", "A_Matrix", "A Inner list")# 打印第一个结点数据print(list_data[1])print("===========================")# 打印第三个结点数据print(list_data[3])print("===========================")# 使用名字访问print(list_data$A_Matrix)print("===========================")

打印结果:


webp

图16.png

  • 操控列表元素

# 操控列表元素# 创建一个包含向量,矩阵,列表的列表list_data <- list(c("Jan", "Feb", "Mar"), matrix(c(3, 9, 5, 1, -2, 8), nrow = 2), list("green", 12.3))# 命名names(list_data) <- c("1st Quarter", "A_Matrix", "A Inner list")# 在列表的末尾添加节点list_data[4] <- "New element"print(list_data[4])# 移除最后一个节点list_data[4] <- NULLprint(list_data[4])# 更新第三个节点list_data[3] <- "updated element"print(list_data[3])

打印结果:


webp

图17.png

  • 合并列表

# 合并列表list1 <- list(1, 2, 3)
list2 <- list("Sun", "Mon", "Tue")# 合并两个列表merged.list <- c(list1, list2)print(merged.list)

打印结果:


webp

图18.png

  • 列表转换为向量

# 列表转换为向量--unlist()函数list1 <- list(1:5)print(list1)
list2 <- list(10:14)print(list2)# 将列表转换为向量v1 <- unlist(list1)
v2 <- unlist(list2)print(v1)print(v2)# 计算和result <- v1 + v2print(result)

打印结果:


webp

图19.png

4. 矩阵
  • 语法
    R语言中创建矩阵的基本语法是 -

matrix(data, nrow, ncol, byrow, dimnames)

以下是所使用的参数的说明 -
--  数据是成为矩阵的数据元素的输入向量。
--   nrow是要创建的行数。
-- ncol是要创建的列数。
--  byrow是一个逻辑线索。 如果为TRUE,则输入向量元素按行排列。
--  dimname是分配给行和列的名称。

示例:

# 创建矩阵# 按行排列M <- matrix(c(3:14), nrow = 4, byrow = TRUE)print(M)# 按列排列M <- matrix(c(3:14), nrow = 4, byrow = FALSE)print(M)# 定义行和列的名字rowName = c("row1", "row2", "row3", "row4")
colName = c("col1", "col2", "col3")
P <- matrix(c(3:14), nrow = 4, byrow = TRUE, dimnames = list(rowName, colName))print(P)

打印结果:


webp

图20.png

  • 访问矩阵的元素

# 访问矩阵元素rowName = c("row1", "row2", "row3", "row4")
colName = c("col1", "col2", "col3")
P <- matrix(c(3:14), nrow = 4, byrow = TRUE, dimnames = list(rowName, colName))# 打印第一行第三列print(P[1, 3])# 打印第四行第二列print(P[4, 2])# 仅打印第二行print(P[2, ])# 打印第三列print(P[ , 3])

打印结果:


webp

图21.png

  • 矩阵加法和减法

# 矩阵加法和减法matrix1 <- matrix(c(3, 9, -1, 4, 2, 6), nrow = 2)print(matrix1)
matrix2 <- matrix(c(5, 2, 0, 9, 3, 4), nrow = 2)print(matrix2)# 矩阵加法result <- matrix1 + matrix2
cat("Result of addition","
")print(result)# 矩阵减法result <- matrix1 - matrix2
cat("Result of subtraction","
")print(result)



作者:_凌浩雨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1107b987f38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TA 点赞

若觉得本文不错,就分享一下吧!

评论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

正在加载中
  • 推荐
  • 评论
  • 收藏
  •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赞赏金额会直接到老师账户
支付方式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今天注册有机会得

100积分直接送

付费专栏免费学

大额优惠券免费领

立即参与 放弃机会
意见反馈 帮助中心 APP下载
官方微信

举报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