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集合类的源码是深入学习Java非常好的素材,源码里很多优雅的写法和思路,会让人叹为观止。HashMap的源码尤为经典,是非常值得去深入研究的,jdk1.8中HashMap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方面的东西也是各个公司高频的考点。网上也有很多应对面试的标准答案,我之前也写过类似的面试技巧(面试必备:Hashtable、HashMap、ConcurrentHashMap的原理与区别),应付一般的面试应该是够了,但个人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毕竟我们不能只苟且于得到offer,更应去勇敢的追求诗和远方(源码)。
jdk版本目前更新的相对频繁,好多小伙伴说jdk1.7才刚真正弄明白,1.8就出现了,1.8还用都没开始用,更高的jdk版本就又发布了。很多小伙伴大声疾呼:臣妾真的学不动啦!这也许就是技术的最大魅力吧,活到老学到老,没有人能说精通所有技术。不管jdk版本如何更新,目前jdk1.7和1.8还是各个公司的主力版本。不管是否学得动,难道各位小伙伴忘记了《倚天屠龙记》里九阳真经里的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原谅我插入广告缅怀金庸大师,年少时期读的最多的书就是金庸大师的,遍布侠骨柔情大义啊)。这里的“真气”就是先掌握好jdk1.7和1.8,其它学不动的版本以后再说。
一、初窥HashMap
HashMap是应用更广泛的哈希表实现,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在常数时间性能的情况下进行put和get操作。要掌握HashMap,主要从如下几点来把握:
jdk1.7中底层是由数组(也有叫做“位桶”的)+链表实现;jdk1.8中底层是由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
可以存储null键和null值,线程不安全
初始size为16,扩容:newsize = oldsize*2,size一定为2的n次幂
扩容针对整个Map,每次扩容时,原来数组中的元素依次重新计算存放位置,并重新插入
插入元素后才判断该不该扩容,有可能无效扩容(插入后如果扩容,如果没有再次插入,就会产生无效扩容)
当Map中元素总数超过Entry数组的75%,触发扩容操作,为了减少链表长度,元素分配更均匀
为什么说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在接近临界点时,若此时两个或者多个线程进行put操作,都会进行resize(扩容)和reHash(为key重新计算所在位置),而reHash在并发的情况下可能会形成链表环。
二、jdk1.7中HashMap的实现
HashMap底层维护的是数组+链表,我们可以通过一小段源码来看看:
/**
* The default initial capacity - MUST be a power of two.
*/staticfinalint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1<<4;// aka 16/**
* The maximum capacity, used if a higher value is implicitly specified
* by either of the constructors with arguments.
* MUST be a power of two <= 1<<30.
*/staticfinalintMAXIMUM_CAPACITY =1<<30;/**
* The load factor used when none specified in constructor.
*/staticfinalfloatDEFAULT_LOAD_FACTOR =0.75f;/**
* An empty table instance to share when the table is not inflated.
*/staticfinalEntry[] EMPTY_TABLE = {};/**
* The table, resized as necessary. Length MUST Always be a power of two.
*/transient Entry[] table = (Entry[]) EMPTY_TABLE;
通过以上代码可以看出初始容量(16)、负载因子以及对数组的说明。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其实就是Entry<K,V>[] table,Map中的key和value就是以Entry的形式存储的。关于Entry的具体定义参看如下源码:
staticclass Entry implements Map.Entry {finalKkey; V value; Entry next;inthash; Entry(inth, K k, V v, Entry n) { value = v; next = n;key= k; hash = h; }publicfinalK getKey() {returnkey; }publicfinalV getValue() {returnvalue; }publicfinalV setValue(V newValue) { V oldValue = value; value = newValue;returnoldValue; }publicfinalbooleanequals(Objecto) {if(!(oinstanceofMap.Entry))returnfalse; Map.Entry e = (Map.Entry)o;Objectk1 = getKey();Objectk2 = e.getKey();if(k1 == k2 || (k1 !=null&& k1.equals(k2))) {Objectv1 = getValue();Objectv2 = e.getValue();if(v1 == v2 || (v1 !=null&& v1.equals(v2)))returntrue; }returnfalse; }publicfinalinthashCode() {returnObjects.hashCode(getKey()) ^ Objects.hashCode(getValue()); }publicfinalStringtoString() {returngetKey() +"="+ getValue(); }/**
* This method is invoked whenever the value in an entry is
* overwritten by an invocation of put(k,v) for a key k that's already
* in the HashMap.
*/voidrecordAccess(HashMap m) { }/**
* This method is invoked whenever the entry is
* removed from the table.
*/voidrecordRemoval(HashMap m) { }}
当向 HashMap 中 put 一对键值时,它会根据 key的 hashCode 值计算出一个位置, 该位置就是此对象准备往数组中存放的位置。 该计算过程参看如下代码:
transientinthashSeed =0;finalinthash(Objectk) {inth = hashSeed;if(0!= h && kinstanceofString) {returnsun.misc.Hashing.stringHash32((String) k); } h ^= k.hashCode();// This function ensures that hashCodes that differ only by// constant multiples at each bit position have a bounded// number of collisions (approximately 8 at default load factor).h ^= (h >>>20) ^ (h >>>12);returnh ^ (h >>>7) ^ (h >>>4); }/**
* Returns index for hash code h.
*/staticintindexFor(inth,intlength) {// assert Integer.bitCount(length) == 1 : "length must be a non-zero power of 2";returnh & (length-1); }
通过hash计算出来的值将会使用indexFor方法找到它应该所在的table下标。当两个key通过hashCode计算相同时,则发生了hash冲突(碰撞),HashMap解决hash冲突的方式是用链表。当发生hash冲突时,则将存放在数组中的Entry设置为新值的next(这里要注意的是,比如A和B都hash后都映射到下标i中,之前已经有A了,当map.put(B)时,将B放到下标i中,A则为B的next,所以新值存放在数组中,旧值在新值的链表上)。即将新值作为此链表的头节点,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据说后插入的Entry被查找的可能性更大(因为get查询的时候会遍历整个链表),此处有待考究,如果有哪位大神知道,请留言告知。
如果该位置没有对象存在,就将此对象直接放进数组当中;如果该位置已经有对象存在了,则顺着此存在的对象的链开始寻找(为了判断是否是否值相同,map不允许<key,value>键值对重复), 如果此链上有对象的话,再去使用 equals方法进行比较,如果对此链上的每个对象的 equals 方法比较都为 false,则将该对象放到数组当中,然后将数组中该位置以前存在的那个对象链接到此对象的后面。
图中,左边部分即代表哈希表,也称为哈希数组(默认数组大小是16,每对key-value键值对其实是存在map的内部类entry里的),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单链表的头节点,跟着的蓝色链表是用来解决冲突的,如果不同的key映射到了数组的同一位置处,就将其放入单链表中。
前面说过HashMap的key是允许为null的,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会放到table[0]中。
privateVputForNullKey(Vvalue){for(Entry e = table[0]; e !=null; e = e.next) {if(e.key ==null)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value; e.recordAccess(this);return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0,null,value,0);returnnull;}
当size>=threshold( threshold等于“容量*负载因子”)时,会发生扩容。
id addEntry(inthash, Kkey, V value,intbucketIndex) {if((size>= threshold) && (null!= table[bucketIndex])) { resize(2* table.length); hash = (null!=key) ? hash(key)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createEntry(hash,key, value, bucketIndex);}
jdk1.7中resize,只有当 size>=threshold并且 table中的那个槽中已经有Entry时,才会发生resize。即有可能虽然size>=threshold,但是必须等到每个槽都至少有一个Entry时,才会扩容,可以通过上面的代码看到每次resize都会扩大一倍容量(2 * table.length)。
三、jdk1.8中HashMap的实现
在jdk1.8中HashMap的内部结构可以看作是数组(Node[] table)和链表的复合结构,数组被分为一个个桶(bucket),通过哈希值决定了键值对在这个数组中的寻址(哈希值相同的键值对,则以链表形式存储。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链表大小超过阈值(TREEIFY_THRESHOLD,8),图中的链表就会被改造为树形(红黑树)结构。
transientNode<K,V>[] table;
Entry的名字变成了Node,原因是和红黑树的实现TreeNode相关联。
在分析jdk1.7中HashMap的hash冲突时,不知大家是否有个疑问就是万一发生碰撞的节点非常多怎么版?如果说成百上千个节点在hash时发生碰撞,存储一个链表中,那么如果要查找其中一个节点,那就不可避免的花费O(N)的查找时间,这将是多么大的性能损失。这个问题终于在JDK1.8中得到了解决,在最坏的情况下,链表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n),而红黑树一直是O(logn),这样会提高HashMap的效率。
jdk1.7中HashMap采用的是位桶+链表的方式,即我们常说的散列链表的方式,而jdk1.8中采用的是位桶+链表/红黑树的方式,也是非线程安全的。当某个位桶的链表的长度达到某个阀值的时候,这个链表就将转换成红黑树。
jdk1.8中,当同一个hash值的节点数不小于8时,将不再以单链表的形式存储了,会被调整成一颗红黑树(上图中null节点没画)。这就是jdk1.7与jdk1.8中HashMap实现的最大区别。
通过分析put方法的源码,可以让这种区别更直观:
staticfinalintTREEIFY_THRESHOLD =8;publicV put(Kkey, V value) {returnputVal(hash(key),key, value,false,true); }finalV putVal(inthash, Kkey, V value,booleanonlyIfAbsent,booleanevict) { Node[] tab; Node p;intn, i;//如果当前map中无数据,执行resize方法。并且返回nif((tab = table) ==null|| (n = tab.length) ==0) n = (tab = resize()).length;//如果要插入的键值对要存放的这个位置刚好没有元素,那么把他封装成Node对象,放在这个位置上即可if((p = tab[i = (n -1) & hash]) ==null) tab[i] = newNode(hash,key, value,null);//否则的话,说明这上面有元素else{ Node e; K k;//如果这个元素的key与要插入的一样,那么就替换一下。if(p.hash == hash && ((k = p.key) ==key|| (key!=null&&key.equals(k)))) e = p;//1.如果当前节点是TreeNode类型的数据,执行putTreeVal方法elseif(pinstanceofTreeNode) e = ((TreeNode)p).putTreeVal(this, tab, hash,key, value);else{//还是遍历这条链子上的数据,跟jdk7没什么区别for(intbinCount =0; ; ++binCount) {if((e = p.next)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key, value,null);//2.完成了操作后多做了一件事情,判断,并且可能执行treeifyBin方法if(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1)// -1 for 1sttreeifyBin(tab, hash);break; }if(e.hash == hash && ((k = e.key) ==key|| (key!=null&&key.equals(k))))break; p = e; } }if(e !=null)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V oldValue = e.value;if(!onlyIfAbsent || oldValue ==null)//true || --e.value = value;//3.afterNodeAccess(e);returnoldValue; } } ++modCount;//判断阈值,决定是否扩容if(++size> threshold) resize();//4.afterNodeInsertion(evict);returnnull; }以上代码中的特别之处如下:12if(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1)// -1 for 1sttreeifyBin(tab, hash);
treeifyBin()就是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
putVal方法处理的逻辑比较多,包括初始化、扩容、树化,近乎在这个方法中都能体现,针对源码简单讲解下几个关键点:
如果Node<K,V>[] table是null,resize方法会负责初始化,即如下代码:
if((tab= table) == null || (n =tab.length) ==0) n = (tab= resize()).length;
resize方法兼顾两个职责,创建初始存储表格,或者在容量不满足需求的时候,进行扩容(resize)。
在放置新的键值对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下面条件,就会发生扩容。
if(++size > threshold)resize();
具体键值对在哈希表中的位置(数组index)取决于下面的位运算:
i= (n -1) & hash
仔细观察哈希值的源头,会发现它并不是key本身的hashCode,而是来自于HashMap内部的另一个hash方法。为什么这里需要将高位数据移位到低位进行异或运算呢?这是因为有些数据计算出的哈希值差异主要在高位,而HashMap里的哈希寻址是忽略容量以上的高位的,那么这种处理就可以有效避免类似情况下的哈希碰撞。
在jdk1.8中取消了indefFor()方法,直接用(tab.length-1)&hash,所以看到这个,代表的就是数组的下角标。
staticfinalinthash(Objectkey) {inth;return(key==null) ?0: (h =key.hashCode()) ^ (h >>>16);}
为什么HashMap为什么要树化?
之前在极客时间的专栏里看到过一个解释。本质上这是个安全问题。因为在元素放置过程中,如果一个对象哈希冲突,都被放置到同一个桶里,则会形成一个链表,我们知道链表查询是线性的,会严重影响存取的性能。而在现实世界,构造哈希冲突的数据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恶意代码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大量与服务器端交互,导致服务器端CPU大量占用,这就构成了哈希碰撞拒绝服务攻击,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就发生过类似攻击事件。
四、分析Hashtable、HashMap、TreeMap的区别
HashMap是继承自AbstractMap类,而HashTable是继承自Dictionary类。不过它们都实现了同时实现了map、Cloneable(可复制)、Serializable(可序列化)这三个接口。存储的内容是基于key-value的键值对映射,不能由重复的key,而且一个key只能映射一个value。
Hashtable的key、value都不能为null;HashMap的key、value可以为null,不过只能有一个key为null,但可以有多个null的value;TreeMap键、值都不能为null。
Hashtable、HashMap具有无序特性。TreeMap是利用红黑树实现的(树中的每个节点的值都会大于或等于它的左子树中的所有节点的值,并且小于或等于它的右子树中的所有节点的值),实现了SortMap接口,能够对保存的记录根据键进行排序。所以一般需求排序的情况下首选TreeMap,默认按键的升序排序(深度优先搜索),也可以自定义实现Comparator接口实现排序方式。
一般情况下我们选用HashMap,因为HashMap的键值对在取出时是随机的,其依据键的hashCode和键的equals方法存取数据,具有很快的访问速度,所以在Map中插入、删除及索引元素时其是效率最高的实现。而TreeMap的键值对在取出时是排过序的,所以效率会低点。
TreeMap是基于红黑树的一种提供顺序访问的Map,与HashMap不同的是它的get、put、remove之类操作都是o(log(n))的时间复杂度,具体顺序可以由指定的Comparator来决定,或者根据键的自然顺序来判断。
对HashMap做下总结:
HashMap基于哈希散列表实现 ,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读写。将键值对传递给put方法时,它调用键对象的hashCode()方法来计算hashCode,然后找到相应的bucket位置(即数组)来储存值对象。当获取对象时,通过键对象的equals()方法找到正确的键值对,然后返回值对象。HashMap使用链表来解决hash冲突问题,当发生冲突了,对象将会储存在链表的头节点中。HashMap在每个链表节点中储存键值对对象,当两个不同的键对象的hashCode相同时,它们会储存在同一个bucket位置的链表中,如果链表大小超过阈值(TREEIFY_THRESHOLD,8),链表就会被改造为树形结构。
作者:java菜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3e7fe63fa9b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