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编程、园艺、花艺、烘焙、烹调、摄影、写作、心理咨询、手绘、插画、思维导图、讲书……
但有哪一样事情,变成了你的专长,能给你带来收益呢?
这就是大多数“想想族”的悲哀:感兴趣的很多,擅长的却没有一个。
为什么会这样?
关键就是:缺乏有效行动。
我们成为“想想族”的原因:想想兴趣很多,实际上多数兴趣都仅仅是想想,没有付诸行动,培养出一个专长。
那么,怎样告别想想族的身份,成为行动派,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呢?
我们接下来会:
介绍行动的 5 个层次,看看想想族卡在哪里。
然后聊聊,怎么升级你的行动层次,甩掉想想族的标签。
这篇文章会很长,但是既然你来了,它必定能够解答你心中的疑惑。
1 行动的 5 个层次
对于任何一件事,从新手到大师,都会经过:兴趣、尝试、持续行动、百炼成钢、输出这 5 个层次。
1. 兴趣
情人节时你去买花,看到卖花的小姑娘拿一把剪刀、几张彩纸、一卷丝带,十来分钟就扎好一束让你感到幸福的花,你瞬间对花艺、开花店产生了兴趣——说不定我可以开个花店啊。
你手指轻触屏幕,丝般顺滑地翻着朋友圈,忽然看到一张照片:深黛的山峦,泛黄的山坡,一棵银杏树,遍身金黄,树叶舞动,似有风拂过,空中簌簌飘落的叶子,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啊,拍得真好。手机拍出了大片的感觉,我必须要去学学手机摄影。
你去吃岐山臊子面,薄如蝉翼的鸡蛋皮、绿绿的蒜苗、红油油的辣椒、嫩白的豆腐,看起来赏心悦目,吃一口面,光滑筋道,喝一口汤,酸溜溜的齿颊留香!哇,色、香、味瞬间将你迷醉!——我要是会做臊子面就好啦!
兴趣,是由感官刺激产生的,看到、闻到、尝到、听到、触碰到等行为会带给你新奇、美好、愉悦等感受,让你对相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但这时,你萌发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易逝的,停留在“想一想”的层面。
一旦你离开了那个环境,比如过了情人节、关了朋友圈、离开了那家老字号面馆,可能很快就把那些曾经撩拨你心弦的“事情”给抛诸脑后了。
起心动念,但念止于行。
这就是行动的第 1 个层次。一大半的想想族每天就在这个层次里打转转。
2. 尝试
有时,某个刺激会持续比较久,跃跃欲试的感觉反复出现。这时你可能就会去尝试着做做。
比如,你周末时想起上次和朋友吃的臊子面,再次兴致勃发,准备自己做做看,于是你到超市买了面粉、鸡蛋、蒜苗、嫩豆腐、辣椒面、葱、姜、蒜、醋、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擀面杖…… 准备自己做面吃。
从超市回到家时,你还很兴奋,哼着小曲,把面倒进盆里,撒上水,划拉了几下,看着满手的面絮,感觉又湿又粘蛮有趣,可是十分钟后,你还没揉出面团,沮丧、挫败水一样淹没了你——这还没到擀面啊!你手腕酸了,腰疼了,脖子也疼了…… 你觉得这太遭罪了,于是,你拍拍手,老子不干了!
你看,放弃多么容易:千百里路,你往往一里还没走完就觉得不行了,干不了了。
无法承受磨砺,遇难辄止,轻易放弃。
这就是行动的第 2 个层次。从起心动念走过来的想想族,有七八成会止步于此。
3. 持续行动
你坚持写作已经 21 天了,每天一篇文章,每篇 1500 字。
啊哟,还不错哦!原来我不但可以写超过 140 字的东西,还能源源不断地写啊。
想起别人说的 21 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你满心欢喜,决定继续写下去。你满怀憧憬地继续前进了,仿佛美好的结局就在街角等着你。
恭喜你,过了尝试期,你已经顺利晋升到第 3 层次了。
你看着有道云笔记里那一长串文章,得翻两页啊。于是你决定转战简书,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文章,你期待着被编辑推荐到首页,你期待着被各种专题收录,你期待着评论和私信雪片般飞来,你期待着有朝一日,写作忽然带给你不少收入,甚至超过了你的薪水。
第一篇发出去,你信心满满把它投向了“首页投稿”专题,满怀期待地等着通过。在刷新了 1 个小时后,你终于收到了私信——啊哈,要上首页啦!可是你一点开,发现是拒信:
我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能入选?天呐,那些天天上首页的文章,十篇有八篇没我的有料!这是为什么?
你琢磨了一上午,一行代码没写,一页 PPT 没做,愣是没想出个中缘由。不过,你决定接着更新。你相信明珠不会暗投,千里马终能遇见伯乐。
然而,一连 10 天,你都收到了拒信。这下你真的沮丧了,真觉得自己哪里有问题了,可能自己真不适合写东西。回顾这 11 天,你忽然发现:净在“发文-投稿-看拒信-发文-投稿-看拒信”了,没写什么新文章,工作也落下不少。
挫败、沮丧、无力、空虚,潮水般涌来。原来,我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原来,写作竟如此艰难,并不适合我。
写作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吧,你还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手绘、漫画、P图——
想到漫画,你两眼放光,蠢蠢欲动——哇哦,这才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于是,你到网上买了《漫画技法终极向导》和 Wacom 的手写板,想想收到快递后就可以开启漫画之旅,想到不久之后你画的漫画可能像兔斯基一样风靡网络,写作遇挫的阴霾瞬间消失。
持续行动一段时间,看不到预期结果,无法忍受漫长的成长静默期,最终选择其它方向重新开始。
这就是行动的第 3 个层次。
在你放弃的时候,你可能会这样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我已经坚持了 100 天了,不错了哦,我看重的是坚持的过程。至于结果,可能是因为这件事不是真正适合我的吧,不用那么强求了。
我不想安慰你,我只想当头棒喝,把你惊醒:别自欺欺人了。
如果你不坚持、不正面寻找解决方案突破,换 50 个、100 个方向,都是完完全全一样的。因为,不管在哪个方向,都会遇到让人窒息的上坡期:
你不下定决心,克服困难正面突破搞定一次,就只能到处打转转,一生马不停蹄找长处,结局却无一长处。
4. 百炼成钢
行动的第 4 个层次是:百炼成钢。
如果你进阶到这个层次,你会有下列感觉:
1. 你有信心搞定你修炼方向上的问题
2. 你可以用你练出的技能挣到钱
比如你学编程,到这个阶段,你应该是围绕着某个应用场景,建立了知识体系,进阶到了熟练开发者,能够解决该应用场景的各种问题。并且,你的收入也获得了大幅提升,从入门时的三五千,涨到了现在的两三万。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想要在软件开发的道路上持续精进,可以看看我的 GitChat 达人课——程序员跨越式成长指南,十几年开发经验提炼出来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你有效完成技术成长道路上的两个关键跨越。
我们回到主题,如果你学烘焙,到这个阶段,应该可以在西点房或蛋糕店,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如果你学儿童摄影,到这个阶段,应该可以胜任影楼的摄影师,帮别人拍亲子照或少儿写真,或者你可以自己接单赚点钱。
抵达这个阶段,你就成功地把兴趣变成了一技之长,可以靠技术吃饭了。
5. 输出
靠一技之长养活自己的人很多,比如摄影师一大把一大把的,熟练开发者一大片一大片的,西点师一队一队的…… 你,依靠什么脱颖而出呢?
答案看起来简单:想办法让别人知道你。
怎么让别人知道你呢?
答案是:输出。
怎么输出呢?方式有多种:
1. 讲给别人听
2. 教别人
3. 组织内分享
4. 加入社群,帮助更多人
5. 写作,发出你的声音
6. 线上课程
前 3 种,一般是基于工作范围和身边的人群,这样做可以让你身边的人知道你的专长。
后 3 种,能突破地域和组织的局限,把你的影响,放大到互联网上,让更多人知道你。
当有更多人知道你,你就有更多机会,你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 撕掉想想族的标签
大部分的想想族停滞在了行动层次中的 前两个——从兴趣到尝试,少部分保持在了第 3 个层次——持续行动,而突破第 3 个层次,进阶到第 4 个层次——百炼成钢,就成了行动派。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两部分讨论下,停滞在前两个层次的原因,力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突破第 3 个层次,请参考《刻意练习》,它会教你怎样从新手到大师。
从兴趣到尝试的障碍:有兴趣却未开始
停滞在兴趣阶段,迟迟无法开始,原因往往是:
1. 内心欲望不够强烈。觉得这件事做也成,不做也没什么关系,没有“不自由,毋宁死”的感觉。
2. 不确定美好结果是否会来,想要 100% 的承诺和确定性。追求完美,觉得要是自己有什么地方没准备好,就不能开始,因为开始也可能因为这点那点疏漏而导致没结果。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总觉得没准备好,总觉得结果不一定会像预期那样到来,于是就总也无法开始。
3. 不知道如何开始。想做,觉得不管结局如何,都可以试试,可是无论如何不知道第一步该做什么。当你感兴趣的是一个新领域时,往往会遇到这种状况。比如一位擅长做淮扬菜的厨师想要转型做软件开发,他自己就很难理出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下来又做什么的行动步骤来。
先看第 1 个原因:做不做无所谓。
如果你对某件事情有此感觉,那不做没关系,去找让你荷尔蒙爆表的事情来做吧。多看看,多了解,多体验,慢慢你会碰见的。
有人会担心,万一我这一辈子就是对什么都没兴趣,怎么办?那也 Ok 啊,混吃等死一辈子就行了,因为对什么都没兴趣,就对什么都没期望,过成什么样子也就无所谓了。
假如对什么都没兴趣,又不想浑浑噩噩呢?
把你手头的事情,做到优秀,做到别人不能忽视,做到出类拔萃。这样子,你可能会因为做好了这件事而爱上它。即便你最终没有爱上它,也会因为有过登顶的体验而打开自己的感受触角,用不一样的视界去发现你的兴趣。
再来看第 2 个原因:如果不确定可以得到 100% 的完美结果就不行动。
如果内心欲望够强烈,可以克服对不确定性的焦虑,让你行动起来。比如你遭遇强大仇家的追杀,你明知逃跑不一定有效,还是会做各种尝试,因为你求生的欲望非常强烈。
如果你对要做的事情,没什么欲望,无可无不可,那“渴望确定与完美、延迟行动或不行动”的习惯,就会让你始终无法行动。
这个时候,你可以放大自己的欲望,不妨想象一下:
做这件事,会给我带来什么改变?
有哪个人现在已经有了这种改变?
他的状态如何?
去搜集事情做成后,各种形象化的资料,比如你喜欢漫画,希望把它培养成自己的一技之长并且给自己带来收入,那就想象同道大叔,把他的星座漫画、他创立公司、被收购等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都搜到,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经常翻看。
这样,持续不断的刺激自己,想象自己已经做成了事情,把自己代入到事成之后的场景里,慢慢你的欲望和自信就会炽涨。你就会不愿意失去那种感觉,就可能行动起来——损失厌恶心理在帮你哦。
反过来,你也可以想想:
1. 如果我不做,会错失什么?
2. 找一些年龄比你大一轮(12岁)却一无所长的人,看看他们的样子。
3. 找一些年龄比你大两轮(24岁)却身无长技的人,看看他们的样子。
这也是刺激。人没刺激很难行动的。
还有,你也可以尝试说服自己,接受一点点不确定:
1. 问问自己,“没一点意外惊喜,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2. 回想一下你过往的经历中,有没有那么一两次,你做了没十成把握的事情也收获了美好的体验。
假如,你无论如何还是不能开始,Sorry,我的文章对你没用,请拉到最后,赞赏 100 块钱,然后走开。
最后我们来看第 3 个原因:不知道如何开始。
这个是最好解决的,找一个内行聊聊。你身边或许就有懂得你想要做的事情的人,约出来请教一下,很快你就能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从尝试到持续行动的障碍:试试就放弃
你跨过了兴趣阶段,进入尝试期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试试就放弃。为什么呢?有四类原因:
1. 开始前没有客观估计这件事的难度,没有做好时间、精力、情绪等方面的投入准备。
2. 忘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动力消失了。
3. 没有延迟满足的习惯,过于追求即时反馈,但做事时又没有拆分出即时反馈的节点。
4. 过度关注结果,而且追求的是很快看到结果,三两下不成,就觉得没可能,成不了了。
针对以上 4 个困难,对症下药:
1. 找行家来聊聊,看看他们都遇到过什么坎儿,争取真实估算自己的投入。 2015 年曾经有一位程序员通过 QQ 上问我,“你每周更新三篇博客,一年出了两本技术图书,是怎么做到的?”我回答他,“每天 5 点多起床,每晚 12 点左右睡觉,写书的时候经常 1 点左右睡,工作日下班后的时间,周末两天,全都用在了写作上。”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虽然他最终没走技术写作这条路,但是他想办法了解真实情况这种做法,很值得肯定。
2. **你的愿景板呢?你的愿景册呢?**如果没有,做一个,把你的目标写出来,把你修炼成功后的工作、生活状态用图像资料呈现出来。没事儿就看看,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就看看,琢磨下我当初为什么要做,重新寻找动力。
3. 请在开始之前或者刚刚开始后,给自己预设一些检查节点,每个节点都有某种形式的可感知的变化。这样,你会不断看到变化,会收到正向反馈,最终形成正向的激励循环。
4. 给自己两巴掌,清醒一下。“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你是神吗?不是的话,就放弃幻想吧,人生没有速成!建议采访一下身边 N 技傍身的朋友,看看他们为自己的那些专长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3 你不行动,就永远摆脱不了想想族的魔咒
假如你看了我的文章,点点头,哦一声,好有道理,然后…… 没有然后了,那,我的文章对你没有任何意义。
事情是做出来的,专长是把行动、时间、精力糅合在一起修炼出来的。你是哪个层次的行动者,完全取决你怎样行动。
现在,行动起来!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