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拾集】前后端分离演进:不能微服务,那就 BFF 隔离
现有的绝大多数软件系统,都将在未来某一刻成为遗留系统,只是时间跨度不一样。好的系统,拥有好的设计,并在其生命周期里不断地演进。但是没有一个设计能抵抗住时间,以及业务带来的变更。
技术远景
或许你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已经了解了 BFF 是什么,又或许你已经从其它渠道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让我再简单地介绍一下:什么是 BFF?
BFF
BFF,即 Backends For Frontends (服务于前端的后端),也就是服务器设计 API 时会考虑前端的使用,并在服务端直接进行业务逻辑的处理。
![BFF)(http://architecture.phodal.com//images/bff.jpg)
如我在《前端演进史》 一文所说,早期我们在设计系统 API 的时候,只是单纯地为前端(Web、Android、iOS 等等)提供一个模型(Model)的 JSON 序列化,并不会具体考虑前端的需求。如下是一个常规的 RESTful API,从设计上来说,它满足 RESTful API 的要求,但是并适合于前端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处理,如对文字的截断等等。而使用 BFF 则意味着,它会多出一层业务处理及转发层。
适用场景
如上所述,这种架构特别适合于采用绞杀者模式的系统迁移。
迁移方案
让我们回到 Web 1.0 时代,看看那个时候的网站架构:
系统看上去是如何的简洁,由于只是尝试线上的业务也不多。然后,十多年前我们开始应对移动设备,适配出了一层 API 层:
这一层适配出来的 API,并不是精心设计的。它可能只是一一将数据库的 Scheme:
CREATE TABLE contents ( `id` int(11) DEFAULT NULL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type` varchar(255), `title` varchar(255), `author` varchar(255), `body` text, http://architecture.phodal.com/. ) TYPE=MyISAM;
在代码中将这些对象转化成 JSON,然后提供给前端使用。而随着 Web 应用的交互变得越来越复杂,PC 端也开始大量地使用 API,而不是后台渲染:
先前后台直接将数据库中的值返回给前端,而每当值发生一些变化时,需要 Android、iOS、Web 做出修改。与此同时,当我们需要对一个字符串进行处理,如限定 140 个字符的时候,我们需要在每一个客户端(Android、iOS、Web)分别实现一遍,这样的代价显然相当的大。于是,我们就需要 BFF 作为中间件。在这个中间件上我们将做一些业务逻辑处理:
而当我们有了这一层 BFF 层时,我们就不需要考虑系统后端的迁移。后端发生的变化都可以在 BFF 层上,做一些相应的修改:
直至,我们将系统的前端和后端重构到新的架构上,前端与后端之间相互不像影响。
测试策略
考虑到系统的兼容性,
再一次回到测试金字塔上,由于使用的是新系统、新的语言,旧的单元测试必然是不可用的。而服务测试和 UI 测试则是可以兼容的,这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设计。
服务测试
对于后台而言,我们仍然是从系统中读取数据库,最后显示的结果应该保持一致——只是可能是不同的数据库,又或者读取的方式从 ODBC 变成了 JDBC。对于前端开发者而言,后台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当然在没有 BFF 隔离层的情况下,可能就是多个请求变成了一个请求。
如我们在上述系统中遇到的情况是,生成的 URL 和页面的标题应该是不变的,因此我们需要编写测试来对应 URL 和标题来测试:
title,url Phodal's Idea实战指南,https://github.com/phodal/ideabook 一步步搭建物联网系统,https://github.com/phodal/designiot GitHub 漫游指南,https://github.com/phodal/github-roam RePractise,https://github.com/phodal/repractise Growth: 全栈增长工程师指南,https://github.com/phodal/growth-ebook Growth: 全栈增长工程师实战,https://github.com/phodal/growth-in-action 我的职业是前端工程师,https://github.com/phodal/fe 写给软件工程师看的硬件编程指南,https://github.com/phodal/make
先编写旧有系统的 URL 测试,然后一一验证内容是否一致即可。
行为测试
为了保证新旧系统的兼容,我们有必要进行自动化 UI 测试,以此来保证新系统的正常。
而如果我们先前的 UI 测试是使用 BDD 架构编写的,那么我们便可以继续沿用之前的行为。同时,我们只需要修改一下测试脚本的实现:
以 Cucumber 为例:
# language: zh-CN功能: 失败的登录 场景大纲: 失败的登录 假设 当我在网站的首页 当 输入用户名 <用户名> 当 输入密码 <密码> 当 提交登录信息 那么 页面应该返回 "Error Page" 例子: |用户名 |密码 | |'Jan1' |'password'| |'Jan2' |'password'|
业务不变的情况下,那么这些行为也是不变的,由于变化的是底层的实现。如之前的登录按钮的 id 是 login
,现在这个按钮的 id 可能变成了 new_login
。new_login
绝对是一个取得很差的名字,下次重构的时候可能仍是 new_login
。
或者 ThoughtWorks 出品的 Gauge:
失败的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 |--------|--------| |Jan1 |password| |Jan2 |password|失败的登录 -----------* 当我在网站的首页* 输入用户名 <用户名>* 输入密码 <密码>* 提交登录信息* 页面应该返回 "Error Page"
案例
两年前,我工作在一个房地产搜索网站上。它是一个相关久远的系统,以至于我们在修 bug 的时候可以看到 10 年前的注释。当时,我们采用了采用绞杀者模式来对系统进行重写,即在遗留系统外面增加新的功能做成微服务方式。
由于这是一个已经在线上的系统,因此在重写的过程中,仍然要保证旧的功能不被破坏。在旧有的系统中拥有一个维护不了的搜索引擎,为了替换这个搜索引擎,我们创建了一层 API 服务层——在一层 API 里,我们适配了旧的搜索引擎,并开发了新搜索引擎的适配层。在今天看来,它算是一种 BFF 的实现,并且这种迁移方式相当的可靠。
结论
尽管如此,要直接从旧的系统直接采用 BFF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隔离好不同环境,并做好大量的技术准备。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