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MyCat 启蒙: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库架构演变》中,我们通过一个项目从零到百万级访问的变化,展示了这个过程中的数据层架构变化。其中说到了数据层架构变化所带来的三个问题:
- 读写数据源判断
- 繁杂数据源地址
- 分表判断
而 MyCat 最初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存在的,它能集中管理项目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库连接,减少项目中非业务性代码的编写。了解了 MyCat 的诞生背景,我们这次就上手用一用这个框架。
话不多说,我们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 MyCat 跑起来。
运行MyCat服务器提示:运行 MyCat 服务器需要安装 JDK 和 MySQL,请确保你的服务器上已经正确安装。
完成环境确认后,到 MyCat 官网下载 MyCat 的服务器包。MyCat 针对不同系统提供了不同的安装包,我这边下载的是 1.6.RELEASE 版本的 Mac 安装包。
下载完成后解压进入 bin 目录,运行下面的命令运行 MyCat 服务器:
YuRongChandeMacBook-Pro:bin yurongchan$ ./mycat start
Starting Mycat-server...
查看 MyCat 安装包目录下的 logs/wrapper.log
日志,如果没有报错,那就是启动成功了。
MyCat 安装包默认为我们提供了有读写权限的账号,账号名为 root,密码是 123456。下面我们直接用这个默认账号在命令行上连接 MyCat。
mysql -uroot -p123456 -h127.0.0.1 -P8066
可以看到我们已经成功连上了 MyCat 服务器。MyCat 服务器默认定义了一个名为 TESTDB 的逻辑数据库,并且也在该逻辑数据库中定义了一些逻辑表。
mysql> show databases;
+----------+
| DATABASE |
+----------+
| TESTDB |
+----------+
1 row in set (0.01 sec)
mysql> use TESTDB;
Reading table information for completion of table and column names
You can turn off this feature to get a quicker startup with -A
Database changed
mysql> show tables;
+------------------+
| Tables in TESTDB |
+------------------+
| company |
| customer |
| customer_addr |
| employee |
| goods |
| hotnews |
| orders |
| order_items |
| travelrecord |
+------------------+
9 rows in set (0.00 sec)
但当你尝试做一些 select 操作的时候,控制台会提示报错,这是因为 MyCat 配置错误导致的。
如果我们要使用 MyCat 正确执行 select 语句的话,我们需要在 MySQL 中先创建三个数据库,分别是:db1、db2、db3。
创建完成之后再创建 travelrecord 表。
create table travelrecord (id bigint not null primary key,user_id varchar(100),traveldate DATE, fee decimal,days int);
最后在 schema.xml 中保留一个 DataHost 节点:
<dataHost name="localhost1" maxCon="1000" minCon="10" balance="0"
writeType="0" dbType="mysql" dbDriver="native" switchType="1" slaveThreshold="100">
<heartbeat>select user()</heartbeat>
<writeHost host="hostM1" url="localhost:3306" user="root"
password="root">
</writeHost>
</dataHost>
最后重启 MyCat 服务器:
./mycat restart
之后连接 MyCat
mysql -uroot -p123456 -h127.0.0.1 -P8066
连接成功后尝试运行相应的 SQL 语句:
mysql> use TESTDB;
Reading table information for completion of table and column names
You can turn off this feature to get a quicker startup with -A
Database changed
mysql> select * from travelrecord;
+----+---------+------------+------+------+
| id | user_id | traveldate | fee | days |
+----+---------+------------+------+------+
| 1 | Victor | 2016-01-01 | 100 | 10 |
+----+---------+------------+------+------+
1 row in set (0.01 sec)
到这里,我们已经学会最基本的 MyCat 服务器启动以及配置了。
MyCat的目录结构打开 MyCat 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 MyCat 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文件夹:
其中 bin 目录是 MyCat 的启动目录,conf 目录是 MyCat 的配置文件目录,lib 目录是 MyCat 自身的 Jar 包以及所依赖 Jar 包的目录,logs 目录是日志目录。
MyCat的配置文件在这 MyCat 的目录中,最重要的是 conf 目录,这里面存放了 MyCat 所有的配置信息。在 conf 目录中有三个重要的配置文件:schema.xml、server.xml、rule.xml。
schema.xml
schema.xml 文件定义了 MyCat 到底连接那个数据库实例,连接这个数据库实例的哪个数据库。MyCat 一共有几个逻辑数据库,MyCat 一共有几个逻辑表。
schema.xml 文件一共有四个配置节点:DataHost、DataNode、Schema、Table。
DataHost 节点定义了 MyCat 要连接哪个 MySQL 实例,连接的账号密码是多少。默认的 MyCat 为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localhost1 的数据服务器(DataHost),它指向了本地(localhost)3306 端口的 MySQL 服务器,对应 MySQL 服务器的账号是 root,密码是 123456。
<dataHost name="localhost1" maxCon="1000" minCon="10" balance="0" writeType="0" dbType="mysql" dbDriver="native" switchType="1" slaveThreshold="100">
<heartbeat>select user()</heartbeat>
<writeHost host="hostM1" url="localhost: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
<readHost host="hostS2" url="192.168.1.200:3306" user="root" password="xxx" />
</writeHost>
<writeHost host="hostS1" url="localhost:331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 />
</dataHost>
DataNode 节点指定了需要连接的具体数据库名称,其使用一个 dataHost 属性指定该数据库位于哪个数据库实例上。默认的 MyCat 为我们创建了三个数据节点(DataNode),dn1 数据节点对应 localhost1 数据服务器上的 db1 数据库,dn2 数据节点对应 localhost1 数据服务器上的 db2 数据库,dn1 数据节点对应 localhost1 数据服务器上的 db3 数据库。
<dataNode name="dn1" dataHost="localhost1" database="db1" />
<dataNode name="dn2" dataHost="localhost1" database="db2" />
<dataNode name="dn3" dataHost="localhost1" database="db3" />
Schema 节点定义了 MyCat 的所有逻辑数据库,Table 节点定义了 MyCat 的所有逻辑表。默认的 MyCat 为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TESTDB 的逻辑数据库,在这个逻辑数据库下又定义了名为 travaelrecord、company 等 6 个逻辑表。
<schema name="TESTDB" checkSQLschema="false" sqlMaxLimit="100">
<table name="travelrecord" dataNode="dn1,dn2,dn3" rule="auto-sharding-long" />
<table name="company" primaryKey="ID" type="global" dataNode="dn1,dn2,dn3" />
……
</schema>
所以上面当我们登陆 MyCat 输入show databases
会看到只有一个名为 TESTDB 的数据库,这个就是 MyCat 的逻辑数据库。
我们输入show tables
可以看到 TESTDB 下对应的逻辑表。
server.xml
server.xml 定义了项目中连接 MyCat 服务器所需要的账号密码,以及该账号能访问那些逻辑数据库。 server.xml 配置文件中有 System 和 User 两个配置节点。
System 节点定义了连接 MyCat 服务器的系统配置信息。例如是否开启实时统计功能,是否开启全加班一致性检测等。
<system>
<property name="useSqlStat">0</property> <!-- 1为开启实时统计、0为关闭 -->
<property name="useGlobleTableCheck">0</property> <!-- 1为开启全加班一致性检测、0为关闭 -->
<property name="sequnceHandlerType">2</property>
<property name="processorBufferPoolType">0</property>
……
</system>
User 配置节点定义了连接 MyCat 服务器的账号密码,以及该账号密码所能进行的数据库操作。默认的 MyCat 为我们创建了一个账户名为 root,密码为 123456 的账号,只能访问 TESTDB 逻辑数据库,并且定义了对相关表的操作权限。
<user name="root">
<property name="password">123456</property>
<property name="schemas">TESTDB</property>
<privileges check="false">
<schema name="TESTDB" dml="0110" >
<table name="tb01" dml="0000"></table>
<table name="tb02" dml="1111"></table>
</schema>
</privileges>
</user>
rule.xml
rule.xml 定义了逻辑表使用哪个字段进行拆分,使用什么拆分算法进行拆分。rule.xml 中有两个配置节点,分别是:TableRule 和 Function 配置节点。
TableRule 配置节点定义了逻辑表的拆分信息,例如使用哪个字段进行拆分,使用什么拆分算法。默认的 MyCat 为我们配置了一个名为 rule2 的表拆分规则,表示根据 user_id 字段进行拆分,拆分算法是 func1。
<tableRule name="rule2">
<rule>
<columns>user_id</columns>
<algorithm>func1</algorithm>
</rule>
</tableRule>
Function 配置节点则定义了具体的拆分算法。例如使用对 1000 取余的拆分算法,对 100 取余的拆分算分等等。默认的 MyCat 为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func1 的拆分算法,这个拆分算法定义在 o.mycat.route.function.PartitionByLong 类中,并且还传入了两个参数值。
<function name="func1" class="io.mycat.route.function.PartitionByLong">
<property name="partitionCount">8</property>
<property name="partitionLength">128</property>
</function>
总结
到这里,我们就将 MyCat 的三个重要的配置文件讲完了,相信大家应该对 MyCat 的基本使用和配置文件有了基础的认识。
其实 MyCat 并不难,只要把 MyCat 的几个配置文件弄熟悉了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只需要用到的时候查询一下就可以。
阅读完如果有收获,请点赞评论,将收获分享给更多的人。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