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同学微信加我,问:“簋老师,我感觉学新技术学不进去,老忘怎么?”。哎,想想这几个刚入行的同学,你们又不像我这个老头一样,记性差。我服了你们。
但是话说回来。当初,写C++的时候,也是经常忘的。7年前,人比较笨,很多程序都是看着书,写到笔记本上(纸质的那种)。目前还有不少本子记录了当时写的代码,看了下,比现在写字工整多了。虽然,这个方法很笨,但是看书的效率还可以。
后来发现,直接在电脑上敲代码,会记住的更快。那时候是真的笨啊。可能是因为,一边看书,一边记笔记比较自在吧。但是这也暴露一个问题,就是写完代码紧紧是工程完成了,缺乏系统性的抽象。所以建议同学们,写完代码,可以做一个小总结,以加深对抽象能力的提升。
其实,上面的经验只能针对“学习知识点”奏效。更多的,我是希望你可以做一款属于自己的产品。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学习了很多知识点,你只停留在知道这个知识点的层面。你不会对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缺乏一个“整体”的感受。就像昨晚一个同学问我“这个技术点,我知道,但是我却不知道能在这个场景用”。
第二,花了那么多力气写了一堆 Demo,能干啥?其实,你可以把 Demo 上传到 github 供新人参考。但是,有时候知识点的 Demo 又太小,所以有点像鸡肋,食之无味,久而久之,你个人的感觉也不会很强烈。这就是,你花了时间,耗了精力,却难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因此,我建议,当你掌握一门新技术的 1/5 的时候,可以着手写一个小的作品。这个作品呢,可以灌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即使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会很枯燥,但是,我相信,有了开发“作品”的想法,动力会比以前足得多。
第三,还有同学问“不喜欢公司目前使用的技术怎么办,想用自己喜欢的技术”。如果你真的不能说服自己的老板,那么,你就说服自己多花一些业余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技术开发一款属于自己的作品吧。
写代码有好几年了,写了很多个人程序,有的已经挂了,有的还在运行。写过比较小的有日历组件、cookie插件、https-request、weibo sdk、厕所在哪App等等;大的有的公交路线规划系统、LBS 数据分析系统、基于标签的推荐系统、班级同学共享位置的网站以及程序员小书站点(Aissues.com)等等。大大小小的,多的有点记不得了。
尽管技术比较杂,偶尔不记得了一些技术。但是,只要翻一下之前的项目,总能想起做这个项目的技术选型和架构。也就是说,如果以后你需要快速开发一个系统,而这个技术你很久没用了,只要拿起以前自己写的那个“作品”,你还是能很快熟悉整个开发环节的。毕竟代码是你自己写的,还有你的风格在里面。
第四,作品就是你自己。手艺人对技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他们会在一件件作品中雕琢自己,锻炼技艺。写一个 App 也是一件作品,开发一个网站也是一件作品,写一本书也是一件作品......前段时间参加 segmentfault 演讲,碰到了 Pin 的作者钟颖。这款 App 是 2016 年 中国区 App store 免费榜前三,但是可能很多人没想到是他其实还在公司就职,而不是单纯的自由职业。如果你说没时间做一款作品,那么你就给自己时间啊。一个月不行,给自己一年。总会有成果的。这样,以后你介绍自己的时候,不是说“我是xxxx公司的xxx工程师/专家”。而是可以说“我是xxx的作者”。这个感觉,你想想~
第五,面试官看什么?面过很多人,也传递一些信息给新同学。就是当你说一个项目乱坠的时候,面试官并不知道你在项目中承担了多少。你可以“背”项目,你可以“记知识点”。所以没办法,面试官只能花更多的时间考量,去挖掘知识点背后的东西。这也可能导致你有不好的感受。但是,如果你有一个作品(应用或者框架),面试官会很清晰的了解你的工程能力。在业务团队,工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做一款作品,不是为了挣钱,有时候仅仅就是为了掌握系统化的知识,注入一些个人的情感,也可以方便后面的积累和面试。当然,你做一款作品,挣了钱,那是极好的,也体现了技术的价值。
--------下面的鸡汤,我觉得还不错----------
李宗盛拍的一个广告《致匠心》挺好的,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致匠心》
作者:簋谣,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分支”,如需转载请联系。没有授权,禁止任何形式转载。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